打开APP

CircEAF2通过miR-BART19-3p/APC/β-catenin轴抑制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展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转归密切相关。环状RNA(CircRNAs)在淋巴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CircRNA在与EBV相关的DLBCL进展中的潜在机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2021-12-14

《自然》子刊:可扩增筛选肿瘤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技术,终于出现了

  随着肿瘤的生长,机体的淋巴细胞会识别出这些异常的细胞,并浸润到肿瘤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TIL中有一部分是以肿瘤特异性新抗原为靶点的T细胞,这部分细胞具有很强的肿瘤杀伤能力。然而实际上,TIL的数量很少,且常常在肿瘤微环境中被抑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某些手段来特异性地识别和扩增TIL,从而实现肿瘤免疫治疗

2021-12-13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循环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从原发肿瘤脱落并渗入血液并在血液中循环的肿瘤细胞。了解CTC的转移级联对于识别抗肿瘤转移的靶点具有巨大的潜力。

2021-12-16

以单细胞分辨率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细胞凋亡能力的肿瘤间和肿瘤内异质性

肿瘤细胞抑制凋亡的能力是恶性转化和限制治疗反应的关键。

2021-11-26

Cancer Immunol Res:识别出有望改善机体抗肿瘤免疫力和癌症免疫疗法效率的T细胞内在治疗性靶点

来自梅奥诊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添加信使RNA(mRNA)疗法或能改善那些对疗法没有反应的患者对癌症免疫疗法的反应,免疫疗法能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帮助预防、控制和消灭癌症。

2021-12-20

细胞转录组学揭示了Shp2在myc驱动的肝肿瘤细胞和微环境中的相反作用

myc驱动的肝脏肿瘤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特异性Ptpn11/ Shp2缺失的小鼠中,Mycdriven肝癌(HCC)显著加重。

2021-11-30

两篇Nature论文揭示FAM72A基因在B细胞抗体多样化和成熟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被忽视的基因在抗体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1月2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2021-11-25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揭示脊髓室管膜瘤肿瘤微环境和多种细胞的互作网络

 室管膜瘤是发生在儿童和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上皮恶性肿瘤,常见发生于幕上、颅后窝和脊髓位置。与脑部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儿童不同,脊髓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手术切除是目前脊髓室管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不是所有病人均具备全切除手术条件。对于不接受辅助放化治疗的次切除患者,肿瘤复发率高达50%-70%。因此,发现新型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对于临床室管膜

2021-12-02

糖蛋白 PTGDS 通过 MYH9 介导的 Wnt β-catenin STAT3 信号调节促进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肿瘤发生

糖蛋白前列腺素D2合成酶(Glycoprotein prostaglandin D2 synthase, PTGDS)是脂钙素超家族成员,在前列腺素代谢和脂质运输中发挥双重作用。

2021-11-24

我国科学家发现细菌外膜囊泡调节巨噬细胞可抑制肿瘤转移

  近期,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了题为“Sequentially Triggered Bacterial Outer Membrane Vesicles for Macrophage Metabolism Modulation and 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ion”的研究,证实了定向调节巨

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