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类器官研究重大突破!Adv Sci:预血管化肝胆类器官为再生医学注入新活力
该研究通过非实质细胞移植策略在芯片上构建预血管化人肝胆类器官,确定肝成熟阶段内皮移植效率最佳,间充质细胞可降异质性、促血管化,类器官功能正常且体内移植能与宿主血管连接。
Nature:新研究破解在人类慢性肝病期间肝脏再生机制
这项新的研究表明,人体器官即使在长期患病和反复受伤后也能再生。然而,这一过程是有风险的,也可能出错。控制细胞可塑性的获得至关重要。
黄鹏羽团队构建新型人工肝脏,保护90%肝脏切除小鼠免受肝衰竭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法,可以在12小时内快速自组装迷你肝脏(RSAL),此外,原代肝细胞在体外被显著扩增,可作为种子细胞使用。
Nature:新研究揭示慢性乙肝产生机制——肝脏血管中的内皮细胞启动休眠定时器,阻止肝脏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杀死受到HBV感染的肝细胞
由HBV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有 2.5 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李兰娟团队研究证实,食物和空气来源的微/纳塑料会损害肝脏
结果表明,食源来源的PLA MNP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肠道-肝脏”轴并诱导肝毒性,而空气传播的PLA MNP可能影响“气道微生物群-肺-肝脏”轴并导致肝毒性。
Cell子刊:患者来源肿瘤芯片,用于评估肺癌患者对抗PD-1疗法的反应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活体成像和先进的图像分析算法来快速、精确地测量体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对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的肺肿瘤芯片(ToC)平台的开发和验证。
维生素D点亮肝脏类器官发育之路!Stem Cell Res Ther:代谢通量转变揭示HOs成熟新机制
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利用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测序揭示了维生素D和代谢通量变化在人类肝脏类器官诱导中的关键作用。
PNAS:北航常凌乾团队开发纳米细胞芯片,精准筛选肺癌免疫治疗获益人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团队等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医疗芯片,可以快速检测肺癌循环肿瘤细胞(CTC)内PD-L1基因表达、以及肿瘤细胞响应免疫细胞的行为表型。
江南大学发现,这种氨基酸吃太多,损害肠道和肝脏,而限制摄入,寿命延长35%
研究显示,在果蝇成年早期限制蛋氨酸,可以延长寿命,无论总氨基酸水平是否降低,将蛋氨酸降低至对照组的10%,只需限制4周,雌性果蝇平均寿命延长了34.5%。相比之下,晚年蛋氨酸限制却没有延长寿命。
寻找未来之星—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创新突破大赛即将开赛,3月7-8日,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参赛投稿征集中!
为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创新,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将举办首届“未来之星——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创新突破大赛”,旨在激发从业人员的创新热情,选拔优秀人才,促进学术、产业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