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ia:操控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或会影响机体的长期记忆
本文研究强调了星形胶质细胞在情绪感知、恐惧记忆形成和调节中的重要性和多方面角色,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之间的复杂通讯交流机制或许会隐藏在大脑中信息处理的基本情绪状态过渡转换中。
Science:剪接体对RNA转录本的编辑延迟会导致细胞死亡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如今发现了一种以更微妙的方式干扰剪接过程的机制。它与剪接体的一个由三种亚基U4、U5 和 U6组成的特定部分有关。
Nature Methods: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全新探索——高分辨率交联质谱(XL-MS)标准的建立与应用前景
交联质谱(Cross-Linking Mass Spectrometry, XL-MS)因其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诺奖团队开辟新领域:利用AlphaFold揭示病毒蛋白全新功能,发现病毒保守的免疫逃逸新机制
研究团队分析发现,RNA连接酶T样磷酸二酯酶(LigT-like PDE)在感染真核生物的病毒与感染细菌的病毒(即噬菌体)中广泛存在,其能够水解宿主免疫激活的cGAMP。
Acta Pharm Sin B:黄蜀葵多糖通过调节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的丰度,强化肠道粘液屏障,减轻肠道炎症
本研究表明,黄蜀葵多糖通过恢复结肠炎小鼠的嗜粘杆菌丰度来促进IL-10分泌,从而促进MUC2分泌,改善肠道粘液屏障功能,最终改善结肠炎小鼠的肠道炎症。
Nature:DNA甲基化控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干性
这项研究揭示了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虽然具有相似的转录组,但是具有不同的DNA甲基化组,并且DNA甲基化可以调控星形胶质细胞的干性,为将来再生医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Sci Adv:靶向作用新型分子机制或有望修复癌细胞中损伤的DNA
本文研究揭示了在DNA损伤修复和癌症进展过程中EZH2的功能微调PARP1活性背后的分子机制,这就为联合靶向作用EZH2和PARP1从而治疗癌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Cell Stem Cell:陈水冰/杨柳柳等构建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化的巨噬细胞-胰岛类器官揭示胰岛β细胞焦亡的机制
为了研究新冠患者以及病毒感染的胰岛β细胞的焦亡是由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的还是由于促炎型巨噬细胞的活化诱导的,该团队构建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血管化的巨噬细胞-胰岛类器官模型。
《肝病学期刊》:内皮细胞也叛变了!空军军医大学团队发现,肿瘤相关内皮细胞可通过两种方式抑制抗肿瘤免疫
细胞实验显示,用CXCL12处理健康人的CD8+幼稚T细胞,就足以打断它们向CD8+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的进程,使细胞毒性标志物(如IFN-γ)水平显著下降。
葡萄细胞培养物中的抗癌“潜力股”!Biomedicines揭秘抗癌新星GCENs
该研究从葡萄细胞培养物中分离GCENs,并与GENs进行对比,发现GCENs形态结构类似GENs,含多种相关蛋白与丰富次级代谢物,可被肿瘤细胞摄取,诱导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为癌症治疗带来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