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Cheng-Zhong Zhang/鲍春旸等揭示X染色体突变和癌症的性别差异之间的联系
该研究首次阐明一个可以解释癌症性别偏差的基因组变异,首次证明一个体细胞变异可以逆转X染色体失活(这一过程在女性胚胎发育期间启动后一直稳定保持)。
Neuron丨段树民/虞燕琴团队揭示大脑如何调控性别差异性的攻击行为
VMHv1是否需要通过pSI完成攻击行为? 如果pSI是VMHv1的下游,那么VMHv1是如何通过pSI这一控制泛攻击行为的脑区实现调控性别二态性攻击行为的呢?
《细胞》子刊:健康肥胖和不健康肥胖的脂肪差异,竟然这么大!科学家建立首个人类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细胞图谱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莱比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建立了首个人类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细胞图谱,展示了代谢健康型肥胖者(MHO)和代谢不健康型肥胖者(MUO)的差异。
科研人员揭示共情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在目睹同伴经历疼痛时,同伴的体液气味在雌雄小鼠中激活了不同的神经环路;在雌性小鼠中激活的PiC→PrL环路引起共情性社交亲近行为;在雄性小鼠中激活的PiC→MeA环路引起共情性自我梳理行为。
内脏脂肪过多虽是亚洲人代谢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但不足以解释亚洲不同人群之间的代谢病差异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马来人和印度人中远超华人,肥胖:49.9% vs 40.6% vs 14.2%,2型糖尿病:13.4% vs 17.3% vs 4.8%,发病率差异高达3-4倍。
npj Precis Onc:成功揭示胰腺癌细胞的差异或有望帮助开发更有效的癌症免疫疗法
来自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胰腺癌细胞或许会因其在胰腺中的位置而存在不同,这或许就揭示了关于肿瘤的新信息,从而有望帮助开发出更好地胰腺癌靶向性疗法。
最新Nat Med科学解读:我国50岁后的健康工作寿命期望值为6.87年,且具有明显个体差异
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健康工作寿命领域研究的空白,更为决策者提供了制定政策时不可或缺的科学参考。它提醒我们,在讨论延迟退休这一敏感议题时,必须考虑到个体差异,尤其是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的多样性。
Nature: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的研究人员揭示雄激素在性别差异塑造中的精密调控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深入揭示了雄激素在塑造性别差异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端粒长短有染色体特异性,不同染色体间不仅差异极大,而且出生就定了
今天要介绍的研究来自端粒领域的大牛学者Carol Greider,这位牛逼的女科学家研究端粒已经有三十多年,端粒酶就是她的发现,这些工作为她带来了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不到50岁就得奖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