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王琳团队开发基于外泌体的“吃我/别吃我”策略,治疗急性肝损伤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外泌体的“吃我/别吃我”联合策略,促进肝损伤后的肝脏再生,从而发挥急性肝损伤后的保护和治疗。
Nature子刊:发现新型细胞外囊泡——膜泡体,超大、富含细胞器,且具有细胞样特性
Blebbisome(膜泡体)可以从细胞外环境中吸收并内化更小的细胞外囊泡,其内部存在的多囊泡内体和功能性细胞骨架表明自身可积极分泌更小的细胞外囊泡。
Cell子刊:复旦大学叶定伟/朱耀团队等提出前列腺癌治疗响应评估新范式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前列腺癌病灶间异质性评估新范式,发现基于ILRH的分组模式不仅具有预后意义,其中异质响应组患者中寡进展患者还有机会接受额外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延长PFS。
Cell Biol Toxicol揭示乳酸杆菌来源细胞外囊泡抑制结肠癌新机制
植物乳杆菌来源的细胞外囊泡(LEVs)通过下调SIRT5促进p53琥珀酰化修饰,抑制肠上皮细胞异常增殖和糖酵解重编程,从而抑制结肠肿瘤形成,且SIRT5和p53琥珀酰化蛋白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相关。
Cell子刊:山东大学初波团队等揭示抵抗铁死亡新机制,为肝损伤治疗带来新靶点
该研究团队阐明了类固醇代谢物17-OH PREG通过GPR56/ADGRG1途径抵抗铁死亡的新分子机制,并首次揭示了GPCR和相应的信号传导调控的铁死亡在临床治疗中的潜在重要作用。
J Transl Med:中草药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作为新型生物治疗工具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概述了中草药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作为新型生物治疗工具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Nat Commun:靶向抑制施旺细胞中的HDAC8蛋白可高效修复外周神经系统损伤
外周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施旺细胞的高度可塑性。施旺细胞提供保护神经细胞轴突的髓鞘。施旺细胞在受伤后立即变得活跃,并转化为修复细胞,释放称为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
Clin Transl Med:脂肪干细胞胞外囊泡助力改善淋巴功能、抑制炎症
研究表明,源自脂肪干细胞的细胞外囊泡(CrF-EVs)可通过miR-132-3p/RASA1/ERK1/2轴改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的淋巴功能,减轻结肠和肠系膜炎症。
ACS Nano:陈春英团队利用纳米水凝胶干扰外泌体通讯,对抗肿瘤免疫适应性
该研究利用靶向肿瘤细胞膜的短肽纳米纤维材料,通过干扰肿瘤外泌体通讯,抑制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肿瘤适应性。
APSB:淫羊藿苷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助力尿路上皮癌治疗
淫羊藿苷(ICT)能够有效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和NET合成,从而显著减少肿瘤的扩散和进展。此外,ICT与抗PD-1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这种联合策略在提升UCa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