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ancer:肺部驻留棒状细胞激活后释放的分泌因子可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由排列在肺部气道的棒状细胞分泌的抗免疫抑制因子。他们发现在一种肺癌小鼠模型中,这些棒状细胞因子能抑制高度强效的称为髓样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免疫抑制细胞。

2021-09-21

免疫抑制人群可能成为SARS-CoV-2的“健身房”,“成就”更强变异毒株

  尽管疫苗接种以及其他各类防控措施正在全球开展,但这股源自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COVID-19)疫情却尚未有停歇的迹象,人类与SARS-CoV-2长期甚至永久性共存似乎正在变为现实。与SARS-CoV-2斗争的一个难点在于,病毒正在不断进化以更好地侵入人体,这导致疫苗的效力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因此,如

2021-08-09

Brain:一种免疫抑制性药物联合化疗手段或能有效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2021年6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原发性脑癌,其复发率近乎100%,当这种癌症复发时,肿瘤就会对所有常规疗法产生耐受性,正因为如此,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5年存活率极低;引发这种高复发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就是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能适应肿瘤微环境中复杂的变化。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Brain上题为“De novo purine bio

2021-06-26

《科学》子刊:T细胞也需要“抑郁”!UCLA科学家发现新的免疫检查点,抗抑郁药物MAO-A抑制剂或是免疫治疗药物

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改变了癌症的治疗范式。然而,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从PD-1/PD-L1抑制剂中受益 。对于那些不应答的患者,我们还需要另辟蹊径,发掘更多的免疫检查点通路和更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Lili Yang研究团队在Science Immunology上报道了一个潜在的免疫检查点单胺

2021-06-20

Advanced Science: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干扰MSCs免疫抑制功能的新机制

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王莹和时玉舫课题组题为Steroids Enable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to Promote CD8+ T Cell Proliferation via VEGF-C的研究成果,发现并揭示出糖皮质激素促进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

2021-05-09

Cell Rep: 炎细胞因子IL37对驯化免疫抑制作用

“驯化”免疫(Trained Immunity,TI),是指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在暴露于病原体或疫苗之后产生的天然免疫记忆,该机制具有保护机体免受感染的作用。TI的主要特征在于组蛋白翻译后修饰过程的变化,进而导致免疫代谢发生改变,最终促进促炎性因子的表达。TI的缺陷会导致炎症疾病的产生。

2021-04-07

新颖免疫抑制活性杂二萜研究取得进展

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天然产物是发掘小分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不竭源泉,但复杂天然产物的构型确证难及含量过低的问题,成了其向新颖先导化合物不断推进的主要问题。唇形科(Lamiaceae)香茶菜属(Isodon)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类群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抗肿瘤等功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要类群植物化学及功能研究团队研究员普诺·白玛丹增课题组长期

2021-03-21

中山大学生科院研究发现:   小分子中药阿可拉定下调肝癌髓源免疫抑制细胞(MDSC)的产生和激活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李莲博士实验室和郑利民博士实验室在国际免疫学学会联合会(IUIS)官方杂志《Frontiers in Immunology》(htpps//doi.org/10.3389/fimmu.2021.609295)在线发表阿可拉定免疫调节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成果“Icaritin Induces Anti-tumor Immune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