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harmacol Res:氯胺酮通过调节突触内外NR2B磷酸化的稳态而启动其快速抗抑郁作用

本研究结果描述了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快速启动是由于突触内外NR2B磷酸化稳态的恢复。NR2B磷酸化的动态调控为开发新的抗抑郁药物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06-16

Sci Adv丨徐平稳/何彦林/王春梅/叶慧合作发现27-羟基胆固醇通过作用于POMC神经元表达的雌激素受体α调控摄食行为

本研究通过电生理学,化学遗传学,基因敲除等多种技术,揭示了27HC通过作用于ERα,抑制SK3离子通道,激活POMCARH神经元并且抑制食欲,从而维持体内胆固醇动态平衡的效果。

2024-07-19

科研人员揭示共情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在目睹同伴经历疼痛时,同伴的体液气味在雌雄小鼠中激活了不同的神经环路;在雌性小鼠中激活的PiC→PrL环路引起共情性社交亲近行为;在雄性小鼠中激活的PiC→MeA环路引起共情性自我梳理行为。

2024-03-31

《JAMA·精神病学》:科学家首次发现,加速间歇性TBS可有效改善难治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症状,且大幅缩短治疗时间

这是首个BD患者进行aiTBS治疗的试验。研究发现,aiTBS对处于抑郁发作时期的难治性BD患者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5天治疗即可以使50%的患者达到缓解。

2024-08-02

它竟是压力与抑郁背后的秘密操纵者!最新研究表明:压力通过影响肠道中的布氏腺活动,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对大脑和免疫系统造成影响

研究显示,心理压力可通过改变大脑中的神经活动,抑制布氏腺功能,从而减少肠道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增加感染易感性,最终影响免疫力。

2024-08-22

JAMA子刊:社交孤独感会影响大脑特点区域对食物线索的神经反应,导致不良饮食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

这项研究阐明了感知到的社会孤立和孤独与肥胖、饮食行为、心理健康症状之间的神经机制。孤独的人体内脂肪含量增加,饮食失调,同时更容易出现心理症状。

2024-06-30

BMJ:北京大学王东信团队在产后抑郁防治中取得新突破

该研究认为,有产前抑郁症状的产妇可考虑分娩后给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以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2024-05-06

多项研究表明:吃饭太快不仅容易胖,还更容易抑郁、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疾风般的用餐习惯潜藏着对健康的多重隐忧,尽管其与抑郁症之间的具体关联尚待深入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已然被证实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的幕后推手。

2024-07-19

Nature:在蟾蜍毒液中发现的一种改良迷幻剂有望用于治疗抑郁和焦虑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探索了致幻剂 5-MeO-DMT(存在于科罗拉多河蟾蜍的毒液中,与强烈的迷幻体验有关)与 5-HT1A 相互作用的机制。

2024-05-20

Neuron | 屠洁/杨帆/王立平揭示星形胶质细胞调控神经环路干预认知和行为的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星形细胞-神经元在精神疾病风险检测中的相互作用,为针对风险评估行为的新型精神健康治疗铺平了道路。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