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别赶时间,细嚼慢咽才是真!多项研究表明:吃饭太快不仅容易胖,还更容易抑郁、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4-07-19 10:27
疾风般的用餐习惯潜藏着对健康的多重隐忧,尽管其与抑郁症之间的具体关联尚待深入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已然被证实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的幕后推手。
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句“吃饭要细嚼慢咽”,但现实往往让我们与之背道而驰。赶时间的早晨,匆匆忙忙地在上班、上学路上解决早餐;午餐时间被各种原因压缩至短短十分钟,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也只能草草吞下;晚餐也常常在电视或手机的陪伴下,快速结束。这种“快餐式”的饮食方式,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常态。
然而,快速进食不仅剥夺了我们享受美食的乐趣,更对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它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加重肠胃负担,还容易导致过量摄入,进而引发肥胖问题。但你知道吗?吃饭太快带来的困扰远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比如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甚至影响情绪和睡眠质量。(大家吃早午晚饭平均要多久?欢迎评论区讨论!)
吃饭速度快易致郁?
此前,在《男性健康期刊》上的一篇名为“Association of eating rate and post-dinner snacking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ese adult men” 的研究发现:中国成年男性的吃饭速度和抑郁症状之间竟存在显著关联!
抑郁症是一种普遍的非传染性疾病,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一直在稳步上升,因此预防和管理抑郁症变得尤为重要。以前的研究已经发现了饮食习惯和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但具体到吃饭速度、饭后吃零食和抑郁症状之间有什么关系仍不清晰。
这项研究调研了1552名年龄在25到68岁之间的男性参与者。研究人员通过让参与者填写问卷来了解他们的吃饭速度和饭后吃零食的习惯。抑郁症状则是通过自评抑郁量表来评估。随后,研究人员使用了逻辑回归分析来研究饮食习惯和抑郁症状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控制了潜在的干扰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与吃饭慢的人相比,那些吃饭速度正常或比较快的人患抑郁症状的风险更高。具体来说,与吃得慢的人相比,正常吃饭和吃得快的人抑郁症状发生几率分别为1.47和1.60(p值为0.002)。即使在最终模型中考虑了干扰因素后,这种正相关关系仍然显著(p值为0.006)。
这些结果表明,人们吃饭的速度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吃得快+吃得烫易升高II型糖尿病风险
另一项发表在《营养学前沿》上的名为“Associations between eating speed and food temperatur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的研究揭示了吃饭速度、食物温度与罹患II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近几十年来,我国II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而该研究希望找出饮食和生活方式方面可能导致这一上升趋势的因素。
在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共有1040名国内成年人参与了这项研究,其中包括344名被诊断为II型糖尿病的患者和696名非患者。参与者被要求完成关于其饮食行为的问卷。此外,研究人员还收集了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II型糖尿病家族史和II型糖尿病患病率在内的临床人口统计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饮食行为与II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II型糖尿病家族史、偏好热食、频繁摄入零食及快速进食等生活习惯,均被确认为中国人群II型糖尿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在这众多因素中,性别和年龄是显著的风险因素,与II型糖尿病的关联度较高。同时,BMI和II型糖尿病家族史同样不可小觑,二者皆能显著提升患病概率。更关键的是,本研究发现,偏好热食、零食消费频率的增加,以及快速进食的习惯与II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相关联。
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推崇热食,认为其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尤其是在冬季。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人们的饮食偏好也悄然变化,对油炸、热食、快餐等的热爱日益增长,吃饭速度也随之加快。
其实,科学研究早已证明,高温烹饪过程中生成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是II型糖尿病的潜在推手,它们通过促进胰岛素抵抗,增加II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调整烹饪方式,采用更加温和的烹饪技术,如蒸、煮、炖等,再配合适当的吃饭速度,不仅能够有效减少AGEs的产生,还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有效降低II型糖尿病风险。
吃太快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除了抑郁症、糖尿病,一份发表在《营养素》期刊上的研究还发现,吃饭太快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生活方式在其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吃饭速度,认为它可能是导致肥胖和心血管代谢紊乱的一个潜在因素。
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792名参与者的数据。参与者自己报告了他们的吃饭速度,并依此将他们分为慢、中、快三类。研究团队使用Cox回归模型来评估吃饭速度与心血管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并对所有个体进行了持续的跟踪观察。
表1:研究人群自报饮食速度——慢、中、快三类的饮食特征,图片来源自[3]
研究结果显示,吃饭速度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过高(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病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吃饭速度慢的人相比,吃饭速度快的人患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几率高出59%。即使在调整了潜在的干扰因素后,这种关联仍然很显著。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Indira Paz-Graniel强调了这些发现对于理解饮食行为对代谢健康影响的重要性。她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吃饭速度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放慢吃饭速度可能有助于降低患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尽管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吃饭速度和代谢紊乱之间关联的具体机制,但有一种假设是,快速进食可能会干扰让我们感觉吃饱的信号,从而导致我们吃得过多,进而体重增加。另外,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能量也可能会破坏我们的新陈代谢。为了明确具体的机制并探索针对饮食行为的潜在干预措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图片来源自:摄图网
小结
综上所述,疾风般的用餐习惯潜藏着对健康的多重隐忧,尽管其与抑郁症之间的具体关联尚待深入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已然被证实为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的幕后推手。当我们在狼吞虎咽时,身体可能还没来得及发出“我饱了”的信号,我们就已经吃下了过多的食物,而长期这样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肥胖,以及胃肠负担。此外,快速进食还可能让身体在短时间内承受过多的能量负荷,干扰新陈代谢的正常运作,进一步影响健康。
因此,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是应该尽量放慢吃饭速度,细嚼慢咽,享受美食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参考文献:
1. Wenxian Zhao, Wang Li, Jianjun Yin, Shulei Chen. Association of eating rate and post-dinner snacking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ese adult men. Journal of Men's Health. 2023. 19(11);34-40.
2. Lu Y, Liu J, Boey J, Hao R, Cheng G, Hou W, Wu X, Liu X, Han J, Yuan Y, Feng L and Li Q (2023) Associations between eating speed and food temperatur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nt. Nutr. 10:1205780. doi: 10.3389/fnut.2023.1205780
3. Paz-Graniel I, Babio N, Mendez I, Salas-Salvadó J. Association between Eating Speed and Classic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Nutrients. 2019;11(1):83. Published 2019 Jan 4. doi:10.3390/nu1101008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