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atter:研究人员开发一种支持人工智能的新型光纤传感器装置可以帮助监测脑损伤

研究人员继续开发传感器,使用光学束扩大可测试生物标志物的范围,如炎症剂和神经递质。他们还开发了一个更复杂的机器学习系统,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数据和预测机制。

2022-08-24

南方科技大学刘吉团队开发柔性可拉伸发光装置3D打印策略,可与软体机器人集成

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制造柔性、可拉伸发光装置的3D打印策略,该装置可与软体机器人集成。研究团队用一个能根据背景改变颜色的软体机器人进行了演示,该策略或能用于开发下一代智能显示器、可穿戴电子器件和人造伪装。

2022-08-25

近30年的长期随访发现,经腹腔镜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卒中发病风险升高34%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于女性来说都不陌生,就算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但同学、朋友中大概也是见过的,毕竟有大约10%的女性都存在这种困扰[1]。

2022-08-26

JITC:中山大学李俊东教授团队找到对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中国组合”!

与大多数其他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下降不同,子宫内膜癌(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和中国均有所增加。

2022-07-04

科研人员研发基于涡旋射流装置的免疫印迹分析方法

免疫印迹分析(immunoblot assays,IAs)广泛用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然而传统方法成本较高、耗时长、操作相对复杂,并且容易受到背景干扰,影响检测灵敏度。

2022-05-09

男性非激素避孕药,安全且可逆,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对于女性来说,有很多避孕/节育选择,从避孕药到避孕贴片再到宫内节育器等,部分原因是女性承担了避孕/节育的任务。而对于男性来说,可选择的避孕/节育选择就少了很多,目前,男性只有两种有效的避孕/节育选择:避孕套和输精管结扎术。然而,避孕套是一次性的,而且容易失效。而输精管结扎术,虽然有时候可以逆转,但逆转手术费昂贵且不一定能成

2022-03-26

宫内膜癌免疫治疗!默沙东Keytruda(可瑞达)单药方案在美国获批:治疗MSI-H/dMMR晚期子宫内膜癌!

Keytruda先前已被批准治疗MSI-H/dMMR实体瘤、联合Lenvima治疗非MSI-H/非dMMR晚期子宫内膜癌。

2022-03-25

宫内膜异位症或和卵巢癌之间或存在一定的遗传关联性!

来自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上皮性卵巢癌之间或许存在一定的遗传关联性,这或许就能促进其识别出用于开发新型疗法的潜在药物靶点,并增加对上述两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

2022-03-20

一种新型非激素避孕方法:阻断精液液化过程,使精子失去自由...

  在全球范围内,每天都有大量女性意外怀孕,这一比例高达48%,而毫无准备的意外怀孕往往也是悲剧的开始。因此,为了保护生命和女性生殖健康,没有准备孕育生命的性行为,特别是在像今天这种特殊的日子里,应该做好避孕措施。非处方避孕用具(如避孕套或杀精剂)如今已非常容易获取。然而,这种方式却令人担忧,因为避孕失败率可能高达13%-21%。像宫内节

2022-02-15

宫内膜癌创新疗法!Xpovio(塞利尼索)一线维持治疗3期临床成功: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与化疗相比,selinexor将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0%。

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