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与Code Bio达成20亿美元协议:利用靶向性3DNA非病毒基因药物递送平台,开发罕见病基因疗法!
3DNA是一种新型、非病毒、多价、合成DNA递送平台,可克服基于病毒的基因递送方法固有的许多挑战,包括免疫原性、大小和递送限制、无法再给药以及制造复杂性。
PNAS:复旦大学赵冰樵团队揭示小分子药物MLN4924改善脑卒中神经血管损伤
近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冰樵教授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为“The NEDD8-activatingenzyme inhibitor MLN4924 reduces ischemic brain injury in m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小分子药物“MLN4924
Nat Commun:科学家成功绘制出新型结肠基因图谱 或有望帮助阐明多种肠道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利用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分析了小鼠结肠中的基因表达,从而创建了一种能展示单个基因在组织中表达位置的图谱,当研究人员将此前已知的人类转录数据叠加到该图谱上时,研究人员就获得了对炎性肠病的新认识。
Devel Cell:科学家揭示通过Kras癌基因介导的驱动肿瘤形成的分子机制
来自杜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就解答了上述问题,研究者发现,Kras突变会促进细胞内的染色质重排,这种重排会促进组织细胞恢复到早期发育或者干细胞样的状态,并会错误地开始再生新生组织,从而引发肿瘤。
控糖能力,也写在基因里了?科学家发现,一种糖酶缺陷基因或会让人产生减少食欲、增加新陈代谢的分子
这几年健康饮食的新风尚变成“控糖”了。道理咱都懂,糖,特别是那些精制加工糖,确实对健康有一些负面影响。不过糖那甜甜的滋味确实也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幸福。如果有个基因能让人光品尝糖的甜蜜、不吸收糖的热量,那可真是美极了。别说,这种基因的确存在。最近,北欧的科学团队在6551名格陵兰人中发现,一种糖酶基因的缺陷携带者明显更加健康,BMI、体重、体脂率和胆固醇水平都
Nature:揭示人类微生物组对抗糖尿病药物阿卡波糖产生耐受性的分子机制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口腔和肠道中的一些细菌后能失活阿卡波糖,并潜在地影响该药物的临床表现及其对人类微生物组中细菌成员的影响。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现高原低氧适应基因RETSAT抑制皮肤黑色素瘤进展的新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勇彬课题组和施鹏课题组以RETSAT Mutation Selected for Hypoxia Adaptation Inhibits Tumor Growth为题,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陈勇彬课题组采用遗传进化与肿瘤学交叉学科的研
战略合作 | 华大智造与安智因生物强强联合,赋能心血管高通量基因检测市场
2021年12月20日,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与北京安智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智因生物”)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检测它们的状态可以揭示药物敏感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另一种细胞特征---RNA表达模式---是否影响药物反应,并可用于识别肿瘤可能易受影响的治疗。
泛生子为万例EGFR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免费基因检测服务
随着医学的进步,肺癌的治疗从传统病理分型指导的放化疗模式,逐渐转变为分子分型指导的靶向治疗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计划精神,辅助临床医生对肺癌诊疗方案的制定,实现诊疗规范化,最新版《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版)》提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不仅要依据病理诊断的结果,更要遵循基因检测后才可使用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原则,即靶向治疗,检测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