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自然》子刊:冷泉港实验室李波教授团队找到了「管不住嘴」的神经通路

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人员为杏仁核IPAC-Nts神经元驱动享乐型进食提供了新的认识,揭示了IPAC-Nts神经元接受感官刺激信号并投射至LHA,进而引起摄食行为这一神经环路。这项研究为过度摄食的调控机理

2022-11-22

开发出一种针对所有20种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的实验性mRNA疫苗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针对所有20种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的实验性mRNA疫苗在最初的测试中提供了对其他致命性流感病毒毒株的广泛保护,因此有朝一日可能成为预防未来流感大流行的普遍措施。

2022-11-26

Nat Genet:揭示机体血细胞发生癌变前“克隆性生长”的新型分子机制

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与高风险的血液癌症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血液干细胞中常见的自发性突变或许能通过改变干细胞的基因活性和其所产生的血细胞组合,从而推动疾病的不断进展。

2022-09-27

全基因组分析揭示实验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知彬研究员合作团队基于全基因组分析研究了经典近交系小鼠的基因驯化与选择机制,发现实验室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鼠基因组中与行为和神经相关的基因受到了较

2022-10-05

《医学实验室真空采血管性能评估专家共识》在沪正式发布,助力我国实验室检验质量迈上新台阶

此次《共识》是继2020年支持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发布《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后的又一例证。

2022-09-17

实验小鼠对女性的“偏爱”和对男性的“厌恶”,直接影响了药物研发实验的结果

众所周知,同一种药,效果会因人而异,甚至因性别而异。就像许多对男性有效的药物,对女性可能就没效果。同样,人对药物的反应也会存在“性别差异”。

2022-09-06

Nature Communications: 甘露糖通过保护肠道屏障完整性改善实验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以胃肠道(GI)慢性复发性炎症为特征。IBD的主要特征包括免疫反应失调、细胞因子产生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和屏障受损。

2022-09-13

Cardiovasc Res: 心血管疾病中寡克隆性血管平滑肌细胞扩张的细胞机制

静止的、分化的成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可以被诱导增殖和转换表型。这种可塑性是血管稳态的基础,并有助于血管疾病的发展。寡克隆性VSMC贡献是终末期血管疾病的标志。

2022-08-30

发现实验室中经常用来标记DNA的化合物5EdU具有抗癌特性,有可能用于治疗脑癌

一种叫做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5EdU)的分子在实验室实验中通常被用来标记DNA。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吃惊地

2022-08-28

NEJM:新型单克隆抗体在抵御人类疟疾上或能发挥持续长达6个月的作用

来自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能有效抵御人类疟疾的新型单克隆抗体,其在临床试验中或能持续6个月发挥作用。

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