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一次性碱基编辑有望持久治疗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碱基编辑可能为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患者---特别是莱伯先天性黑朦(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LCA)患者---提
大规模研究揭示,人造甜味剂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世界范围内,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超重或肥胖,从1975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导致的死亡高达280万。肥胖不仅会导致生活不便、运动能力下降,还会带来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此外,许多研究表明,肥胖与十多种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
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视网膜年龄差距或可预测寿命长短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殊不知还可以通过眼睛洞悉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预测一个人的死亡风险。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是最近发表在眼科领域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BJO; IF=4.638,JCR分区Q1)上,题为“Retinal age gap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mort
MBD2缺乏通过miR-345-5p/atf1轴减轻高糖损伤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仍然是劳动年龄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是明显的血管异常,而且微血管并发症可引发不可逆的视网膜损伤。
PNAS: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元类型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复杂的神经元回路相互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所谓的中间神经元在这个沟通链中起中介作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视网膜中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中间神经元类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药!拜耳Eylea(阿柏西普)在欧盟和日本申请新适应症:疗效高于激光手术!
ROP特征是血管生长不完全,导致眼内VEGF水平升高及血管异常生长。Eylea是一种VEGF抑制剂,能够有效治疗ROP。
Cell子刊发文揭示生物视网膜编码动态自然场景机理
神经编码是指大脑将外界刺激(如视觉、嗅觉)转化为神经元脉冲响应的过程,是脑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对机器视觉和机器感知意义重大。大脑中所接收的信息超过70%都是来自于视觉系统,视网膜作为心灵之窗,是生物视觉信息处理的第一站,负责对时空中不断变化的可见光进行实时编码。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模拟生物视网膜的信息编码模型,但仅处理简单或静态图像刺激,并且局限于小规模神经
Nature重磅:首个具有主动运输能力的“人造细胞”问世
长期以来,人造生命一直是生物医学界的前沿话题, 2020年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团队向世界宣布,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开启了“人造细胞”的新时代。但遗憾的是,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复制品”往往缺乏执行复杂细胞过程的能力,如主动运输。近日,这一难题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在顶级期刊《Nature》上
科学家利用多能干细胞成功培育人造精子,可生育健康后代
人类生育力下降,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不孕不育患病率从1997年的11.0%上升到了2017年的15.0%,根据推算,在人口增速放缓的当下,到2023年时,在不足7亿的育龄人口中,预计将有超过1.12亿人面临不孕不育。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18%左右,不孕不育夫妻约有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