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发文揭示生物视网膜编码动态自然场景机理
神经编码是指大脑将外界刺激(如视觉、嗅觉)转化为神经元脉冲响应的过程,是脑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对机器视觉和机器感知意义重大。大脑中所接收的信息超过70%都是来自于视觉系统,视网膜作为心灵之窗,是生物视觉信息处理的第一站,负责对时空中不断变化的可见光进行实时编码。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模拟生物视网膜的信息编码模型,但仅处理简单或静态图像刺激,并且局限于小规模神经
Nature重磅:首个具有主动运输能力的“人造细胞”问世
长期以来,人造生命一直是生物医学界的前沿话题, 2020年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团队向世界宣布,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开启了“人造细胞”的新时代。但遗憾的是,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复制品”往往缺乏执行复杂细胞过程的能力,如主动运输。近日,这一难题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在顶级期刊《Nature》上
科学家利用多能干细胞成功培育人造精子,可生育健康后代
人类生育力下降,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不孕不育患病率从1997年的11.0%上升到了2017年的15.0%,根据推算,在人口增速放缓的当下,到2023年时,在不足7亿的育龄人口中,预计将有超过1.12亿人面临不孕不育。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18%左右,不孕不育夫妻约有60
Nature:构建出人造细胞,可以模拟活细胞捕捉、处理和排出物质的能力
2021年9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无机物开发出了类似于细胞的人造结构,它们能够自主地摄取、处理和排出物质---重现活细胞的基本功能。这一发现为构建“细胞模拟物(cell mimics)”提供了一个蓝图,其潜在应用范围从药物递送到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9月9日的Natur
Science:揭示视网膜波通过模拟未来视流实现视觉运动检测
2021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小鼠视觉系统的基本回路特征在视觉开始之前就出现了,使小鼠能够在睁眼时立即感知物体和探测视觉运动。小鼠的视觉系统如何在没有结构化的外部感觉输入的情况下,在睁眼时实现自我组织,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在没有感觉驱动的情况下,发育中的视网膜会以传播波的形式产生自发活动。过去的研究工作已表明,自发的视网膜波提供了相关的活动,
Cell:一种激活CaMKII的基因疗法可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阻止青光眼引起的视力下降
2021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青光眼是造成视觉障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种青光眼小鼠模型中,一种基因疗法能保护视神经细胞并保存视力。这一发现为开发针对青光眼的神经保护疗法提供了一条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7月22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eservat
Science突破:继“人造精子”“人造卵子”后,日本科学家在体外成功构建卵泡及卵母细胞
生殖遗传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试图打破传统的生命孕育过程,为存在生育问题的患者带来治疗希望。问题在于,生殖细胞仅在生殖器官的特定环境中发育,而这个过程又极其复杂,因此体外重现该过程困难重重。当地时间7月15日,日本九州大学的干细胞生物学家Katsuhiko Hayashi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报告了一项开创性的研
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
多伦多大学Stéphane Angers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合成抗体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可逆转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带来了新希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会导致失明的病变,影响约30%的糖尿病患者,其原因主要是Wnt通路被破坏。Wnt通路是一种阻止分子进入视网膜的生理屏障,对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成和
“人造皮肤”3期临床结果发布,让创伤愈合不留疤痕
近日,世界领先的制药公司Mallinckrodt Pharmaceuticals宣布,旗下开发的“人造皮肤”StrataGraft在关键性3期STRATA2016临床试验中达到两个共同主要有效性终点。据悉,该研究的完整数据发布在《Burns》杂志,研究结果显示,接受StrataGraft治疗的烧伤部位中96%不再需要自体皮肤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