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 Microbiol研究发现肥胖者肠道硫胺素合成减少,菌群也乱了套
本研究发现肥胖者粪便中硫胺素水平显著降低,与肠道产硫胺素细菌减少、相关合成酶减少及肥胖表型相关,提示靶向肠道微生物硫胺素代谢或可防治肥胖。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隔日禁食可有效改善肥胖导致的认知障碍,肠菌和小胶质细胞起关键中介作用
在地中海饮食(Med)、隔日禁食(ADF)和生酮饮食(Keto)三种饮食方案中,隔日禁食方案表现出了最好的认知改善效果,而且依从性最好。
为什么肥胖会增加患癌风险?Nat Commun:新发现!T细胞的功能障碍或会增加肥胖人群的患癌风险!
来自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T细胞的功能障碍或许会导致肥胖人群患癌风险增加。
Cell Rep:橄榄油中富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或比其他类型的脂肪更易引发肥胖
橄榄油中富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oleic acid),可能比其他类型的脂肪更易引发肥胖,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健康脂肪”的传统认知,也为肥胖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
Chin Med:决明蒽酮通过修复棕色脂肪线粒体,实现抗肥胖与护肝双赢
研究发现,决明蒽酮可改善肥胖小鼠脂质积累,减轻肝脏炎症。其机制是通过修复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抑制线粒体DNA从棕色脂肪组织向肝脏的转移,从而发挥抗肥胖和护肝作用。
成为对抗全球肥胖危机的新武器
本研究成功开发出Rec-tNVs,其在姜黄素富集、稳定性、细胞摄取及抗肥胖机制等方面表现优异,动物实验中不同给药途径下均有效减轻肥胖且对多方面有积极影响,为肥胖治疗带来新方向。
Sci Rep:dfa1能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有效对抗高糖饮食引发的肥胖问题
本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dfa1可通过调节炎症和肠道菌群,减轻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引发的肥胖等问题,且与高纤维饮食联用时效果更显著,为预防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依据。
《自然》:吃饭的快乐随着肥胖而消失?科学家发现,长期高脂饮食会抑制享乐性进食的神经通路,进而削弱高热量食物的奖励价值
这项研究不仅阐明了肥胖中享乐性贬值的神经机制,也为开发针对奖赏系统功能障碍的肥胖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Environ Health Perspect研究揭示脂肪来源外泌体miRNA致男孩肥胖的关键机制
本研究发现,孕期母体暴露于低剂量双酚A可致雄性后代肥胖,脂肪来源外泌体miRNA发挥关键作用,其中miR-124-3p经血液循环作用于肝脏,抑制PPARc表达,促使胰岛素抵抗和甘油三酯积累,引发肥胖。
研究表明:运动能刺激身体产生一种代谢物Lac-Phe,其能显著抑制食欲并减少肥胖
Lac-Phe作为一种运动诱导的代谢物,其在调节食欲和能量平衡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研究者指出,未来他们会进一步探索Lac-Phe的下游分子和细胞机制,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