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ignal Transduction Targeted Therapy: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信号通路和癌症的靶向治疗

肿瘤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周围的肿瘤微环境(TME),而TME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在细胞外基质重塑、维持干性、血管形成、调节肿瘤代谢、免疫应答、促进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治疗耐药等方面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AFs是高度异质性的基质细胞,它们与癌细胞的串扰是由一个复杂而复杂的信号网络介导的,包括转化生长因子

2021-07-08

Br J Pharmacol:Ampk激活可改善肥胖患者的肾血管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炎症

肥胖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高血压和其他合并症无关。肥胖相关肾病与细胞能量感受器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调节失调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AMPK活性受损是否可能导致肥胖症患者的肾动脉功能障碍,并评估AMPK在肾脏中激活的治疗潜力。AMPK激动剂a769662对从ob/ob小鼠和肥胖的zucker大鼠肾脏解剖出来的肾内动脉的作用进行了评估

2021-07-13

Nature子刊:酵母菌“变身”工程益生菌,可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复杂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等,目前还很难根治,大多数可用的IBD疗法会抑制全身的免疫系统,增加患者感染和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因此对于IBD的治疗仍需不断探索。共生微生物群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正常情况下,由微生物细胞和它们所包含的基因

2021-07-05

新一类炎症靶点!Galapagos公布口服盐诱导激酶2/3(SIK2/3)抑制剂GLPG3970三项患者研究顶线结果!

SIK是Galapagos发现的一个新的靶点类别,在炎症中发挥作用。

2021-07-18

细胞微环境可以影响炎症细胞的基因表达、调节免疫反应

  人体通过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应对发育及稳态调解过程中遇到的多种刺激,其转录可塑性是它实现复杂功能的基础。这种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不仅由遗传谱系决定,还取决于启动子、增强子等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巨噬细胞的许多功能是通过Ⅰ型干扰素(IFNⅠ)刺激细胞毒性细胞而实现的。因此,预防其产生的组织损伤也成为了炎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2021-06-30

Cell Rep:识别出一种有望帮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通路

2021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肝脏脂肪堆积是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食欲相关的2型糖尿病发病的标志,在肥胖小鼠机体中,由GABA-转氨酶(GABA-T)所催化的肝脏中GABA的合成或许会被上调。如今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1型糖尿病的24倍,而且肥胖率的上升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关,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

2021-06-30

Cancer Res:MAP3K7-IKK炎症信号调节AR蛋白降解和前列腺癌进展

雄激素受体(AR)是前列腺癌(PCA)的主要生存因素。炎症与许多癌症类型有关,包括前列腺癌。MAP3K7(又称TAK1)及其下游的IκB激酶β(IKKβ)被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刺激NFκB生存通路。矛盾的是,MAP3K7在人类前列腺癌中经常被缺失。本研究揭示了炎症激活的MAP3K7-IKKβ轴在降解AR蛋白方面先前未知的肿瘤抑制功能。此外,作者

2021-07-07

新冠肺炎治疗的新视角:通过调节炎症信号和活性氧、氮的纳米疗法治疗脓毒症

SARS-CoV-2已导致多达1.27亿人感染新冠肺炎。约5%的新冠肺炎患者罹患重病,约40%的重症患者最终死亡,相当于278万多人。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类似于典型的脓毒症,重度新冠肺炎被确认为病毒性脓毒症。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对改善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最近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导致认为,失控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是核心因素。然而,传统的脓毒症治疗方

2021-06-30

长庚大学:博莱替尼通过抑制Src家族激酶磷酸化和活性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和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在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博莱替尼(Bletinib(3,3’-dihydroxy-2’,6’-bis(p-hydroxybenzyl)-5-methoxybibenzyl),)是1983年首次从白头翁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联苄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有丝分裂活性。在本研究中,作者评价了博莱替尼对人中性粒细胞炎症和脂多糖(

2021-06-29

四川大学:通过微生物和基因框架确定炎症性肠病的药物靶点

随着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和流行率的不断提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虽然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先前的研究已经为遗传、免疫、微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证据。在这里,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基因-微生物区系相互作用的框架来发现IBD生物标记物和治疗药物。总之,通过整合计算机筛选、微生物区系干扰、基因敲除技术

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