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云南大学杨崇林团队揭示丙酸代谢中间物D-2HG和3-HP损伤线粒体的机制
研究团队发现 dhgd-1 和 hphd-1 突变体的线粒体缺陷受饮食/肠道细菌的影响。
Science子刊:揭示ATM抑制剂破坏癌细胞的断裂DNA修复机制,有望开发出更好的癌症根除疗法
在小鼠模型和实验室培养物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测试,他们发现ATM抑制剂与靶向疗法(EGFR抑制剂)相结合,根除了残留的癌细胞,导致癌症更持久的缓解。
Science:组蛋白H3.1在DNA复制期间调节Tonsoku介导的DNA修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了组蛋白中最微小的生化变化如何对所有植物和动物中的DNA复制和修复至关重要。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2年3月18日的Science期刊上。
《自然·癌症》:放疗会诱发中性粒细胞组织修复相关反应,促进癌症转移
目前,放疗是肿瘤患者最常规且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约60%癌症患者会接受放疗。随着放疗技术设备及影像技术的更迭,放疗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越来越高。尽管如此,放疗过程中对于健康组织的误伤仍然不可避免。组织损伤首先带来炎症反应,但后期就需要启动组织修复。组织修复(再生)需要抑制炎症免疫反应,这跟肿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相似。然而,放射损伤-修复微环境与肿瘤转移之间的关系仍
Science子刊:施加同步调制电场将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供体肾脏损伤减少54%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斯克里普斯-格林医院、阿肯色大学医学院和坦帕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对小鼠肾脏施加同步调制电场(synchronized modulation electric field, SMEF)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造成的肾脏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外泌体稳定SLC7A11保护急性肝损伤中的铁死亡
肝脏具有抗菌/抗病毒和药物解毒功能,并在调节体内平衡方面发挥核心作用。急性肝损伤(ALI)是肝脏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各种肝脏毒性因素,包括病毒、脂肪沉积和药物,都可以导致ALI,全世界3.5%的死亡是由肝病引起的。
Nature:肥胖或会改变肝脏细胞的分子架构 修复这种结构或能逆转人类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来自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细胞或会利用其分子架构来调节其代谢功能,并修复疾病细胞的架构成为更健康的状况,从而帮助修复细胞的自身代谢。
内皮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促进缺血后血管修复
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严重肢体缺血是PAD最严重的形式,可导致溃疡、坏疽和截肢。尽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防止进展为严重肢体缺血,但PAD患者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和治疗。
英国药理学: 和厚朴酚通过抑制线粒体功能减轻顺铂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损伤和氧化应激是急性肾损伤(AKI)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死亡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针对线粒体保护和阻止AKI进展的新的治疗策略。和厚朴酚(HKL)是一种小分子多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特殊的细胞保护作用。因此,研究者想知道HKL是否可以通过预防线粒体功能障碍来改善顺铂诱导的A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