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诺华在华研发中心关门?官方回复:只是运营重点调整!

  1. 诺华

来源:E药经理人 /芦超 2019-11-19 12:44

  从诺华声明中可以看出,与其他跨国药企在华研发中心“大开大合”的动作不同,上海研发中心尚未整个“关门”,只是做了运营重点的调整。但在跨国药企研发中心“撤离潮”的大背景下,以及诸多MNC企业“撤离”后又以各种不同形式重新加强在中国本土的发力的情况下,诺华在研发条线上的一举一动,仍然值得关注。“诺华中国早期研发中心关门?!”2019年11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诺华中国早期研发

 

 

从诺华声明中可以看出,与其他跨国药企在华研发中心“大开大合”的动作不同,上海研发中心尚未整个“关门”,只是做了运营重点的调整。但在跨国药企研发中心“撤离潮”的大背景下,以及诸多MNC企业“撤离”后又以各种不同形式重新加强在中国本土的发力的情况下,诺华在研发条线上的一举一动,仍然值得关注。

诺华中国早期研发中心关门?!”

2019年11月18日,有媒体报道称,“诺华中国早期研发中心将关门,2019年底将裁员一批,明年3月裁员一批!Research部分关闭;Clinical部分相关的TCO/TM仍然正常运营。”在近年来跨国药企在华研发中心“撤离潮”的大背景下,该消息随即引起了业内的密切关注。

E药经理人随即就此消息在第一时间向诺华方面进行了求证。在发送给E药经理人的一份声明中诺华集团(中国)承认,诺华上海研发中心的运营重点将发生变化,此后将“重点聚焦于扩大早期临床开发以及后期临床试验的规模和领域,从而加快新药的开发。”

但此外,诺华也同时继续强调中国在诺华未来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就备受行业关注的“裁员”话题,诺华在声明中表示,在2019-2013年期间,预计将继续在中国提交50个新药申请,并在位于本地的全球药品开发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增加340个工作岗位。同时诺华也强调,“诺华上海园区依然是1000多名诺华研发人员、诺华制药、诺华肿瘤、以及专注于非专利药的山德士的员工的工作场所。”

从诺华声明中可以看出,与其他跨国药企在华研发中心“大开大合”的动作不同,上海研发中心尚未整个“关门”,只是做了运营重点的调整。但在跨国药企研发中心“撤离潮”的大背景下,以及诸多MNC企业“撤离”后又以各种不同形式重新加强在中国本土的发力的情况下,诺华在研发条线上的一举一动,仍然值得关注。

01 在华研发再定位

在发给E药经理人的声明回复中,诺华表示,根据新的战略调整,诺华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未来将成为诺华研发管线药物早期临床开发的全球卓越中心,将最先采用创新技术以提升在中国和其他地区临床试验的速度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上海研发中心的运营重点将从药物发现转为早期临床开发和后期临床试验。同时,诺华也将通过投资本地风险投资公司,从而加强与中国生物科技初创公司的战略合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诺华研发在中国包括研究与开发两个部门。此次研发运营重点的调整将影响研究部门100多个岗位,具体确切数据要明年初才能确定,诺华内部会进行调整等事宜;但与此同时,诺华会增加340个岗位,主要涉及临床开发、领导全球多中心临床实验、早期安全性等方面。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诺华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创建于2006年的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中心通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诺华全球研发网络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基地,其重点疾病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及亚洲地区的高发癌症,包括肺癌、肝癌、胃癌及鼻咽癌;肝病研究,包括肝纤维化、肝硬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此前,诺华制药(中国)总裁张颖在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时曾表示,从2019年开始的5年里,诺华制药将有32个新产品和适应症来到中国,针对这些上市计划,诺华制药也正在调整在华研发策略。具体来说,诺华制药(中国)希望争取同步加入全球III期临床试验,甚至在合适的疾病领域参与II期或更早期的临床试验,让中国的医生和患者第一时间在产品研发上给到建议。这意味着中国未来能与全球同步做试验、同步递交审批材料,甚至实现全球创新药在国内同步上市。

而此次声明中,诺华方面则进一步表示,“中国是诺华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预计中国未来几年将成为诺华全球前三大市场之一。22019-2023年期间,我们预计将在中国提交50个新药申请。”

近两年来,诺华在全球范围也是动作不断,2018年7月份,诺华宣布将终止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的在加利福尼亚州埃默里维尔的早期研发,并裁员约140人。2019年10月,诺华宣布将进一步推进生产力紧缩,裁撤在爱尔兰的320个工作岗位。

除了裁员外,诺华还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方式巩固处方药领域的领先地位。2018年3月,诺华以130亿美元的价格将旗下一家消费者医疗企业的部分股权出售给了GSK;同年6月,又宣布了分拆旗下眼部护理部门爱尔康的计划;紧接着9月初,宣布对巨资收购的山德士也进行了瘦身。

从诺华中国的举措和相关表态来看,此次调整中国研发战略似乎已是题中之义。而这背后也恰是诺华全球战略转变的体现。

02 搭上中国鼓励研发和创新的“顺风车”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医药改革背景下,跨国药企在中国正在面临一系列挑战。

2017年8月初,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宣布重大战略调整,称将在11月底之前关闭位于上海张江的神经疾病研发中心,部分关键项目将转入位于美国的研发中心,该团队的100多名员工也因此受到影响。

对于这一举动,葛兰素史克给出的主要解释是,在研项目的平均预期销售峰值属于同体量竞争对手的最底层,而研发项目的平均投入过高,接近均值的两倍,也是处于最低水平,所以做出了上述决定。

在华关闭业务部门的不止GSK一家。早在2015年,AbbVie公司关闭在中国的肾病研发中心,而诺华早前也解散了中国生物药研发团队,罗氏生物研发团队也做了人员裁减。

而随着医药监管理念和政策变革,我国正在逐步将“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作为重要的医药创新和审评审批价值思路。跨国药企正在争相深入中国腹地进行新药创新研发布局。跨国药企选择本土企业合作,成功后,在后续审批、生产、上市环节都可以享受到“国产化”的政策优惠:搭上中国大力鼓励研发和创新的“顺风车”,以期保持创新领导力。

阿斯利康在无锡开设商业创新中心,赛诺菲在苏州设置全球性研究机构,默沙东公司开设多个开放式创新中心,强生在上海设置JLAB全球网络性开放创新生态体系,诺和诺德在北京设立INNOVO中心,罗氏在上海建立早期研究中心……

相关行业研究人员认为,虽然这些机构的运营模式和辐射范围各不相同,但所有企业都旨在通过开设创新中心,进入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与其他参与者合作,共同推动研发。除此之外,人员的变动、架构的调整等,也使得外资药企在中国医药市场上的融入更为深刻。而随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积极推进改革,越来越多跨国公司也会在中国布置早期研发线,同时利用中国特有的鼓励创新的大环境,实现研发线的提速。(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