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谈上海疫情老年感染者中医药救治:先症而治,截断病势
张伯礼指出,在用药时机上体现“早、快”,在治疗策略上体现“清”“通”等关键要素,有时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TCCI研究员陶虎、郁金泰入选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 榜单
4月14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榜单。
许锦波未来论坛分享:AI蛋白质预测及设计未来有哪些想象空间?
AI正在推动智能生命科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世界知名计算生物学家、AI蛋白第一人归国 为中国智能生命科学奠基
AI正在改变世界,包括人类的生命。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2022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公布了当下初露峥嵘、但未来可能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十项技术。
即将开幕!2021(第十二届)国际细胞治疗大会
2021(第十二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聚焦两大方向主题,一是产品技术研究前沿、新型疗法开发,二是商业化阶段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诚邀国内外领先学术科研机构、大型医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国家监管机构、产业园区、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等专业人士共聚上海,分享行业进展动态,探讨产业发展瓶颈及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未来之路。
聚四海英才,共话健康未来!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
5月29日,2021(第一届)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历时2天,吸引了600+专家学者参加,各论坛的精彩报告层层递进、紧密衔接,展现了类器官模型在发育模拟、疾病研究、临床免疫、肿瘤药敏、再生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此外,3D类器官模型通过与活细胞成像、微流控芯片、生物3D打印等技术结合将成为未来疾病诊断、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筛选
人体胎儿:出生前粪便没有微生物检出
2021年5月14日讯/微生物定植是人体肠道的关键过程,微生物定植的顺序和时间决定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宿主后期的代谢和免疫。在人体中,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的成熟都发生在出生前。与足月婴儿相比,胎儿肠肠道对大分子的渗透性较强,对抗原的耐受性较弱。母体IgG通过胎盘转移和胎儿肠道摄取使胎儿出生后肠道免疫反应初步形成。因此,母体宫内环境影响着胎儿长期的生命健康轨
袁隆平最后的时光:病危之际,还关心稻子长势
5月22日,湖南长沙,细雨凄迷,哀伤的情绪弥漫在城市上空。尽管医院全力救治,尽管家人在床边唱着他喜欢的《红梅花儿开》等歌曲,期盼他能够睁开双眼,但最终还是没能迎来奇迹。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16时许,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下车辆鸣笛,
许正宏教授团队荣获2020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5月1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发文颁布了2020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决定。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许正宏教授团队与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的“甾体药物关键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许正宏教授为第一完成人,饶志明教授、李会副教授、邵明龙博士等3人为主要完成人。“甾体药物关键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立足解决甾体药物
基石药业首席医学官杨建新:上兵伐谋——临床开发策略的重要性
产品管线需“依时而变”*杨建新博士为临床医学科学家,拥有海外大型跨国药企、科研院所等机构逾25年的学术科研及生物制药研发的资深经验,涵盖从研究发现到临床开发阶段,发表论文30篇,拥有专利9项,开发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PD-1单克隆抗体和BTK抑制剂。 2021年3月底,基石药业在短短一周之内迎来2款“中国首款”创新药品在中国上市。 “确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