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国家癌症中心陈万青团队发现,内镜监测可将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患食管鳞癌的风险降低31%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占到8成以上[1]。
NSR:季红斌/陈洛南/陈海泉合作揭示肺腺鳞癌转分化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
该研究全面绘制了目前最大规模人肺腺鳞癌的多组学分子全景图谱,利用动态网络标志物临界理论揭示了调控肺腺鳞癌转分化的关键分子机制并提出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基石药业择捷美®一线治疗食管鳞癌的注册性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终点,拟递交新适应症上市申请
择捷美®成为全球首个针对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或转移性食管鳞癌取得阳性结果的PD-L1单抗,而包括度伐利尤单抗、阿替利珠单抗在内的进口PD-L1单抗均未能取得类似成果。
Sci: 血清M6PR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一种新的预后标志物
胞外体是一类纳米级的胞外囊泡,近年来作为一种非经典分泌途径的新介体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外泌体的分泌受Rab GTP酶成员Rab27a的控制,并依赖于钙。
《癌细胞》:棘手的肺鳞癌,到底该怎么治?看纽约大学的专家们盘点破局之道!
主要是转录因子SOX2的染色质调节因子LSD1和EZH2,其中抑制LSD1能减少致癌潜力、促进细胞分化,而EZH2的升高与鳞状转化、鳞癌发生发展相关,针对这两个靶点的抑制剂目前均已进入临床试验;此外其
CRISPR+类器官,林德晨团队揭示胃食管癌发生发展机制,并发现潜在药物
这项研究建立了一个研究早期GEJ肿瘤的类器官疾病模型,揭示了早期GEJ肿瘤TP53/CDKN2A失活相关的促癌机制,确定了在GEJ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代谢和表观基因组变化,有助于GEJ肿瘤的早期诊断和
Sci Transl Med:科学家在实验室培育出一种用于研究人类胃食管癌的新型类器官模型
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人类组织开发了一种在实验室生长的三维类器官模型,其或能用来帮助深入理解GEJ处癌症发生的早期阶段及其过程,GEJ,即消化系统的食物管与胃的连接处。
BJC: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发现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液体活检标志物!
这项研究为T1期ESCC患者LNM的微创或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志物——miR-20b-5p,为T1期ESCC患者选择治疗策略和预测预后情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考。
BJC:科学家首次发现,血液微生物DNA可用于食管癌的早筛和预后!
该研究首次表明,基于循环mbDNA的宏基因组在食管腺癌早筛和预后诊断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此外,该研究鉴定的与食管腺癌诊断和预后相关的重要微生物,未来或可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嗜酸性食管炎(EoE)新药!IL-5抑制剂Fasenra 3期临床:显著改善组织学疾病缓解,但没有改善吞咽困难!
Fasenra能够直接结合嗜酸性粒细胞上的白细胞介素5受体的α亚基(IL-5Rα),并独特地吸引自然杀死细胞(NK cell),通过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诱导嗜酸性粒细胞的快速和几乎完全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