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全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实现前列腺癌PSA灰区高灵敏诊断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患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已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几率。对于50-60岁的男性患者,PSA检测在PSA灰色区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常被误诊为前列腺癌,造成过度诊断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再次采用有损伤的穿刺活检来确诊。然而,这种入侵性
Cell Discovery:揭示恶性疟原虫编码超大膜蛋白VAR2CSA识别胎盘及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传播的虫媒病。全球范围内,每年约2亿多人感染疟疾,导致40多万人死亡。此外,耐药虫株在不断出现,使得疟疾依然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疟疾高发地区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对疟原虫高度易感,且容易发展成凶险型胎盘相关疟疾(PAM),给孕妇及胎儿带来致命性的伤害。疟原虫编码的表达于被感染红细胞表面的VA
基石药业商业化进程 “加速度” 就抗CTLA-4单抗CS1002与恒瑞医药达成大中华区战略合作
11月21日,港股上市创新药企基石药业(2616,HK)与国内龙头药企恒瑞医药(600276.SH)联合宣布,双方就抗CTLA-4单抗CS1002达成大中华地区的战略合作及独占许可协议。
Systems Microbi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阐述谷物醋酿造微生态系统中的“蝴蝶效应”——非优势微生物欧洲驹形杆菌在群落中的关键作用
近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许正宏教授团队针对非优势微生物在传统酿造谷物醋中的作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Komagataeibacter europaeus improves community stability and function in solid-state cereal vinegar fermentation cosystem
性类固醇前体脱氢表雄酮通过激活GPR30介导的AMPK通路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近几十年来,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患病率急剧上升,已成为威胁绝经后妇女肝脏健康的主要因素。
Molecular Ecology:揭示我国主要家栖害鼠-黄胸鼠分布区向北方区扩展的路线和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合作,在Molecular Ecology上发表题为Genomic analysis unveils mechanisms of northward invasion and signatures of plateau adaptation in the Asian hous
“靶向+免疫”组合Cabometyx+Tecentriq关键3期临床:疗效击败索拉非尼!
与索拉非尼相比,Cabometyx+Tecentriq组合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
内皮细胞miR-22的抑制介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
在内皮细胞(ECs)中表达的microrna (mirna)是强大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而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
Cell子刊发文揭示生物视网膜编码动态自然场景机理
神经编码是指大脑将外界刺激(如视觉、嗅觉)转化为神经元脉冲响应的过程,是脑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对机器视觉和机器感知意义重大。大脑中所接收的信息超过70%都是来自于视觉系统,视网膜作为心灵之窗,是生物视觉信息处理的第一站,负责对时空中不断变化的可见光进行实时编码。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模拟生物视网膜的信息编码模型,但仅处理简单或静态图像刺激,并且局限于小规模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