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35年的随访发现,儿童期LDL-C和非HDL-C水平与成年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有关
研究说明,儿童期的non-HDL-C和LDL-C水平与中年发生ASCVD事件有关。尤其对于non-HDL-C和LDL-C水平较高的个体来说,这些关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科学家创制保存高质量DNA的昆虫野外监测装置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三大环境危机之一。昆虫作为庞大且多样化的生物群体,几乎占据各种类型栖息地,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
PNAS:科学家识别出特殊的脂质血管“邮政编码”
来自罗格斯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肺部中发现了首个脂质血管“邮政编码”(ZIP code),将药物送到人体所需要的地方是成功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以及避免毒性副作用的关键。
Gut:科学家利用DNA甲基化特征能准确区分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炎患者
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找到能明确诊断的特殊分子标志物。在机器学习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特殊的DNA甲基化模式,其能以较高的准确性区分慢性炎症和恶性改变的组织样本。
Cell Chem Biol: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劳拉替尼或能靶向作用额外蛋白 有望开辟癌症治疗新路径
来自H. Lee 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ROS1抑制剂劳拉替尼或许在抵御另一种名为PYK2的蛋白质上有活性,同时研究人员还揭示了这种抑制作用背后的分子机制。
科研人员揭示肠癌DNA甲基化调控的新机制
DNA去甲基化酶TET2在调控DNA甲基化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液肿瘤中,TET2具有高频的基因突变,导致其活性丢失,但在肠癌等实体肿瘤中,TET2的失活形式和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发现猕猴非编码基因调控大脑静息功能网络,并与人类精神疾病风险基因高度相关
结果发现两个蛋白编码基因的模块分别与非编码和编码PLS1成分权重显著相关,且与非编码PLS1成分权重相关的模块6的基因显著富集于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相关的通路。
EMBO Mol Med:发现膳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补充剂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机制,有望开发治疗这种疾病的新疗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为什么某些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对抗一种危险的肝脏疾病,从而为这种目前还没有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治疗的疾病的药物研
复旦大学赵兴明/杨禹丞团队构建人脑非编码调控元件互作网络图,精细定位脑疾病基因
综上所述,该研究构建了人脑中的非编码调控元件互作网络的概览图,分析了其在神经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异性,并据此对脑疾病基因进行了系统而精准的定位,为理解脑疾病和行为认知表型的遗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Polym Advan Technol:一种新型聚合物化合物可将质粒DNA高效导入漂浮的T细胞中,为构建新一代CAR-T细胞铺平道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它能在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CAR-T)疗法(一种治疗血癌的关键细胞疗法)中有效地将质粒 DNA 运送到 T 细胞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