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FDA批准Kimmtrak(tebentafusp):治疗转移性葡萄黑色素瘤(mUM)!

tebentafusp是一种新型T细胞受体(TCR)双特异性免疫疗法,由可溶性TCR与抗CD3免疫效应器结构域融合而成。

2022-01-27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揭示脊髓室管瘤肿瘤微环境和多种细胞的互作网络

 室管膜瘤是发生在儿童和成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上皮恶性肿瘤,常见发生于幕上、颅后窝和脊髓位置。与脑部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儿童不同,脊髓室管膜瘤多见于成人。手术切除是目前脊髓室管膜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不是所有病人均具备全切除手术条件。对于不接受辅助放化治疗的次切除患者,肿瘤复发率高达50%-70%。因此,发现新型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对于临床室管膜

2021-12-02

细胞外囊泡对真菌生物发育的协调作用

真菌病原体白色念珠菌可以形成生物膜,保护它免受药物和免疫系统的伤害。生物膜细胞释放细胞外囊泡(EVs),促进细胞外基质形成和抗真菌药物耐药性。

2021-11-12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提出受体内吞的新命运——内吞激活

近日,国际药理学顶级杂志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在线全文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子健教授课题组题为“The new fate of internalized membrane receptors: Internalized activation”的文章。细胞膜受体参与几乎所有生命活动,其功能异常是导致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

2021-10-22

PNAS: 连接接头FRS2β形成一个细胞因子丰富的炎症微环境,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尽管人们认为促炎变化先于乳腺癌的发病,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2021-10-29

新研究表明它有望治疗PFA室管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通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在实验室研究中有望治疗一种罕见的儿童脑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6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2021-10-07

TiBS:发表关于cryo-ET解析囊病毒结构的研究综述

  囊膜病毒门类众多,其中不乏臭名昭着之辈,例如埃博拉病毒(Ebola),艾滋病病毒(HIV),流感病毒(influenza),以及新冠病毒等(SARS-CoV-2 virus)。研究其结构、入侵机制以及生命周期是针对性开发疫苗、抗体以及药物的基础,一直是结构生物学热点。但囊膜病毒的多态性给传统结构生物学手段带来不少麻烦,其较小的尺寸(直

2021-09-14

Science:新研究揭示无细胞区室的内部工作机制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科学原理帮助他们确定了细胞内不寻常的液滴如何保持空间组织性并避免溶解到细胞内部的其他凝胶状部分。他们表示,他们的研究可能促进对细胞进化的科学理解,并帮助食品和化学工业的科学家们开发更好的方法来保持液体混合物不分离开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9月1

2021-09-12

离子跨传输脱水合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团队,与耶鲁大学教授Menachem Elimelech研究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合作,在水合离子跨膜传输脱水合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In Situ Characterization of Dehydration during Ion Tr

2021-09-01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鉴定出线粒体间隙的分子伴侣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Short-form OPA1 is a molecular chaperone in mitochondrial intermembrane space。该研究报道了在线粒体这一双膜细胞器中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