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王帆/常凌乾/晓兰团队开发超分辨光子力显微镜,实现单分子超微生物力学检测

该实验表明在水溶液中纳米颗粒与DNA分子是具长程作用力的。该技术为探究生理环境中生物分子的长程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2024-06-17

鲍哲南/冯国平/施/王贻芳等9名华人学者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

2024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有120人当选院士,24人当选外籍院士,以表彰他们在原创性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杰出和持续成就。

2024-05-03

STTT | 新冠重症患者免疫应答特征:广州医科大学王忠芳/南山等合作揭示T细胞反应对疾病进程的影响

该研究发现早期和强大的SARS-CoV-2特异性CD4+和CD8+ T细胞反应改善了疾病进展并缩短了住院时间,而延迟和减弱的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反应是严重的COVID-19的突出特征。

2024-06-05

北京大学超等团队发现促毛囊再生新机制

该研究观察到ILC2主调控因子GATA3在皮肤ILC2s (cILC2s)中的特异性表达低于典型ILC2s,这与它在cILC2s转录控制中的功能差异一致。

2024-05-14

柳叶刀子刊:每天仅10分,急剧降低心脏病、死亡风险

结果表明,每天持续进行5-1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间歇性运动,可急剧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

2024-05-07

研究揭示哺乳动物中枢生物的系统水平时间编码机制

程和平团队引进了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神经集群的信号解码,定量刻画了神经元数量与时间解码准确率之间的关系,揭示了SCN基于神经元集体决策机制的时间计算能力及机制。

2024-04-24

「最契合人体生物的晚餐时间」研究表明:吃晚餐应在睡前四个小时,且晚餐后至少间隔2小时再睡觉,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和患癌风险

这两项研究结果不仅为晚餐时间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更是敲响了生物节律健康管理的警钟。它提醒我们,顺应自然的节奏,调整饮食习惯,对于维护血糖平衡和预防慢性疾病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2024-06-02

关于爆火的“公园20分效应”是真是假?这两篇研究揭示了逛城市公园“快充”的秘密

哪怕在城市公园中短暂的休憩,也能显著降低皮质醇水平,意味着参观公园后人们的压力水平明显减轻,情绪健康得到提升!

2024-04-10

柳叶刀子刊万人数据显示:每次见缝插针运动5-10分,死亡风险下降52%

我们无需拘泥于传统的长时间、连续运动模式,只需在日常生活中见缝插针地插入这些“碎片运动”,如赶公交时疾步快走、回家时主动爬楼梯、与孩子嬉戏等,也能轻松收获显著的健康效益!

2024-04-07

院士团队揭示小胶质细胞通过促进睡眠发挥大脑保护作用

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证明,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一种涉及Gi偶联GPCR、细胞内Ca2+信号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传输抑制的机制来调节睡眠。

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