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最契合人体生物钟的晚餐时间」研究表明:吃晚餐应在睡前四个小时,且晚餐后至少间隔2小时再睡觉,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和患癌风险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4-06-02 11:09

这两项研究结果不仅为晚餐时间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更是敲响了生物节律健康管理的警钟。它提醒我们,顺应自然的节奏,调整饮食习惯,对于维护血糖平衡和预防慢性疾病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们祖先遵循的自然规律,那是一种与天地同呼吸的生活节奏。但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这种作息模式似乎已不太可能实现。

然而,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我们体内的两个生物钟——内部生物钟和外部生物钟依旧忠诚地运转着,前者是细胞深处的固有节律,后者则随着日光、温度、社会活动模式,如工作、饮食习惯等变化而调整。这两个生物钟共同编织着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影响着我们的睡眠、饮食乃至健康。

晚餐,作为多数人一天中的最后一餐,是释放压力、犒劳自己的放松时刻,也是维系家庭情感、参与社交活动的重要一餐。然而,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为晚餐的早晚不仅会影响夜间消化过程,更与生物节律息息相关——血糖会影响褪黑素水平的波动。因此可以说,晚饭吃的对不对、好不好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质量。

但考虑到每个人每天的睡觉时间不同,是否有一个通用的最契合人体生物钟的晚餐时间?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来自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等的研究人员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terplay of Dinner Timing and MTNR1B Type 2 Diabetes Risk Variant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的研究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摄入大量的内源性褪黑激素和碳水化合物(这是晚进食的典型特征)会损害葡萄糖耐受性。

图片

研究队列以及实验设计

本研究选取了西班牙ONTIME-MT队列中的845名自然晚食人群参与者,年龄介于18至70岁之间,所有参与者未使用任何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手机、睡眠日志等方式确认参与者的习惯性晚餐时间和就寝时间。接着,每个参与者在禁食8小时后,接受连续两晚的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来模拟两组条件,即1. 早晚餐(EE):习惯性就寝前4小时吃晚饭;2. 晚晚餐(LE):习惯就寝前1小时吃晚饭。

在参与者中,50% 携带至少一个 G 风险等位基因拷贝(CG,40% 和 GG,10%),50% 携带两个非风险 C 等位基因拷贝(CC);该分布与欧洲人群中该变异的已知等位基因频率 30% 一致。

图片表1:ONTIME-MT研究人群的一般特征(n = 845)

研究团队于餐后立即(T0)及30、60、90、120分钟采了参与者的血样,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在T120与T0时再次测褪黑激素水平,用以全面评估其餐后血糖胰岛素的动态变化,同时探究这些变化是否受褪黑激素受体1B基因(MTNR1B,调节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关键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紧密相关,且对夜间或生物钟调节下的血糖控制尤为重要)的影响。

图片图1:早晚餐(EE)和玩晚餐(LE)的血清葡萄糖(A-C)和胰岛素(E-G)浓度,D和H分别代表LE和EE葡萄糖和胰岛素AUC之间的Δ。图中,时间0分钟代表空腹

研究人员发现,虽然两种情况下的空腹血糖相似,但 OGTT 后期的血糖水平始终较高,相对差异在 2 小时内不断增大。结果显示,与早吃晚餐(EE)时间条件相比,较晚的晚餐时段与内源性褪黑素水平的升高同步发生,这一现象导致了胰岛素作用的有效性降低,具体表现为胰岛素作用区域(AUC)减少了6.7%。与此同时,血糖的波动幅度增大,血糖区域(AUC)增加了8.3%。

这意味着晚餐饮食不仅影响了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了其处理血糖的能力,还直接导致血糖水平的上升,这种双重效应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特别是在携带特定基因型(如MTNR1B的某些变异)的个体中,这种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因为他们对晚餐时间与褪黑素节律的失调更为敏感,可能会加剧血糖调节的障碍,增加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这些发现强调了晚餐时间与人体生物钟同步的重要性。人体的外周生物钟通过饮食行为进行调整,不当的餐时安排可能打乱这一同步过程,就好比夜班工作者经历的生物节律紊乱一样,虽然程度较轻,但长期而言仍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相类似的,当不适当的晚餐时间与正常的生理机能相冲突时,其就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进而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研究还发现,尽管这些结果来自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但在替换为混合餐的研究中也观察到了相似的影响,说明这一现象并非仅限于标准化测试条件,而是与实际膳食摄入息息相关。这提示我们,为了维护良好的血糖控制和整体健康,应考虑将晚餐安排在褪黑素水平较低的时间,以减少与食物摄入的并发影响,特别是对于遗传易感个体而言。

无独有偶,此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晚上9点前吃完晚餐,罹患乳腺癌前列腺癌的综合风险能降低约25%!不仅如此,饭后不立刻睡,歇息2小时再睡,也能降低综合患癌风险早晚餐的“黄金时间”出炉!最新研究:提前1小时,糖尿病和癌症风险显著降低59%和25%!)。

图片

研究结果表明,与晚餐后立即睡觉的人相比,晚餐后间隔2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睡觉的人,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癌风险降低20%。随着晚餐与睡眠间隔时间的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显著降低,尤其是前列腺癌中,约降低26%。

由此可见晚餐时间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晚饭是可以毁掉身体的关键一餐,如果没吃对,可不仅仅是变胖那么简单,多种疾病风险都会增加。

小结

综上,这两项研究结果不仅为晚餐时间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更是敲响了生物节律健康管理的警钟。它提醒我们,顺应自然的节奏,调整饮食习惯,对于维护血糖平衡和预防慢性疾病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正如古人云,“食有时,睡有常”,在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应当更加重视“晚餐哲学”,尽量在睡前4小时吃晚饭,在晚餐后间隔2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睡觉,这样,让每一顿饭都能与身体的生物钟契合,不给身体增加额外的压力~

参考文献:

Garaulet M, Lopez-Minguez J, Dashti HS, et al. Interplay of Dinner Timing and MTNR1B Type 2 Diabetes Risk Variant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Insulin Secretion: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Diabetes Care. 2022;45(3):512-519. doi:10.2337/dc21-131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