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袁逖飞/田仰华团队全面分析刺激大脑治疗抑郁症的安慰剂效应

这些发现有助于系统了解安慰剂效应在TMS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为探索新型TMS抗抑郁策略、靶点的研究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在临床治疗中合理促进安慰剂效应,有助于疗效的最大化,从而更好地治疗抑郁症

2023-09-27

《自然·精神卫生》:华山医院团队揭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健康多一点,抑郁少三分

在本周的《自然·精神卫生》杂志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2023-09-18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阐释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抑郁症风险的神经机制

最后,研究团队进一步整合生活方式、抑郁、遗传、脑结构和免疫代谢等多方面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刻画这五个维度数据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系统阐释生活方式降低抑郁症发病风险的神经机制

2023-09-13

PNAS Nexus:免疫细胞或与焦虑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病发生有关

来自西奈山Icahn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免疫细胞或与焦虑症、抑郁症和阿尔兹海默病有关。

2023-08-31

《分子精神病学》:饮食与抑郁症有何关系?大规模分析找到潜在的抗抑郁饮食代谢物

马尿酸盐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无论它是否真的能够对抑郁症干预起到关键作用,多吃一些新鲜蔬果总是有利于健康的。

2023-08-28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研究超28万人数据表明,养成这7种良好健康生活方式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57%!

说起抑郁症,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在如此“卷”的时代,压力无处不在,为了生计奔波劳累,为了学业拼命熬夜,濒临奔溃的情绪无法及时排解,日积月累,越来越多人患上抑郁症。当面对抑郁症的

2023-09-20

Psychol Med:科学家识别出了指示人类重度抑郁症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来自高丽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识别了一种基于神经成像的生物标志物,其或能彻底改变人类重度抑郁症的诊断。

2023-07-10

JAMA子刊: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良药”

这项Meta分析发现,身体活动与抑郁症发病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即使是低于公共卫生建议的活动量,也能获得大量的心理健康益处;而达到最低建议目标会有额外的益处。

2023-07-10

科学家们在抑郁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的消息刷屏全网,这不由得让我们想到抑郁症真的有这么可怕吗?抑郁症如何控制和治疗呢?如今科学界在抑郁症研究领域又取得了哪些成果?

2023-07-09

哈佛团队发现,氯胺酮治疗难治性重度抑郁症响应率达55.4%,不劣于电休克疗法

对于难治性重度抑郁症(通常定义为对两种及以上的抗抑郁药物响应不佳),电休克疗法(ECT)是最有效、最快速的疗法之一,但是由于可用性有限、社会污名化和对认知障碍不良事件的担忧,ECT未能得到充分推广和使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