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孑遗植物群体基因组学和适应性进化研究获新成果
揭示环境多元的异质性与生物遗传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物种进化历史的关键,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下生物的适应性进化和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然而,对于非模式物种,环境变化如何促进物种分化以及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知之甚少。山地由于频繁剧烈的地质运动导致的环境异质性造成地理分布隔离,影响物种分化,而发育为极富特色的物种特有性和多样性中心。原本山
Plos Med:研究揭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不同遗传亚型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西奈山的研究人员首次确定了与新基因相关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生殖和代谢亚型。这项发现基于对来自女性患者的临床,代谢和激素相关数据的分析,并且有望改变人们对PCOS病因的理解相关发表在《PLOS Medicine》杂志上。
多篇论文从遗传学角度探究COVID-19
2020年5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导致2019年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之前称为2019-nCoV)如何从动物跳跃到人类身上,是在人类努力控制这种席卷全球的致命性疫情大爆发时科学家试图解决的一个难题。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和医学学院担任职位的进化病毒学家Edward Holmes教授一直与
Neuron:无需植入物的大脑深部光遗传学控制
2020年5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近日Neuron杂志上的一篇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创造出一种对光敏感的视蛋白,这种视蛋白非常敏感,即使被植入组织深处的细胞,它也能对外部光刺激做出反应。在老鼠和猕猴身上的实验表明,在头骨或大脑表面发出蓝光足以激活六毫米深的表达视蛋白的神经元。"这甚至是可能的,这让我大吃一惊,"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疼痛和成瘾的神经
DNA甲基化跨代遗传研究取得进展
6月8日,Nature Plants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朱健康研究组题为Epigenetic memory marks determine epiallele stability at loci targeted by de novo DNA methyla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DNA从头甲基化的改变也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精准化医学研究的人类免疫组学在线图谱!
2020年6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Duke-NUS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人类免疫组或组成免疫系统的基因和蛋白质的交互式网络图谱,这种图谱被称为EPIC(扩展的多维免疫组学特征,Extended Polydimensional Immuno
研究人员实现高直链淀粉木薯的遗传改良
木薯是全球第五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淀粉基化工原料,其淀粉品质一直是育种家关注的重要性状。6月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鹏研究组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发表的封面研究论文“Production of very-high-amylose cassava by post-transcriptio
Cell:研究揭示脑瘤的免疫学特征
最近,来自路德维希癌症研究的一项比较分析概述了脑或神经胶质瘤以及从肺,乳腺和皮肤转移到器官的肿瘤的独特免疫学特征。该研究由Johanna Joyce领导,并在本期《Cell》杂志上发表。该研究详尽地捕获了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位置和特征如何塑造肿瘤微环境(TME)以阻止免疫攻击,支持癌细胞存活和驱动肿瘤进展。
《自然》子刊:万人血清学研究分析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率,普通人群不到1%
《自然》子刊《自然·医学》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在中国进行的一项万人血清学研究的结果。作者表示,在研究所进行的特定时间范围内,所研究的特定人群里,医院人群的总阳性率约为2.5%,普通百姓的总阳性率约为0.8%。武汉的血清阳性率介于3.2%和3.8%之间。其他城市的血清阳性率逐渐降低,与武汉的距离成反比。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血清学研究在确认新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