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 Communications: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调节肽选择性识别神经调节肽U受体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神经调节肽NMU和NMS选择性识别NMURs的分子机制,为设计NMURs选择性激动剂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2022-04-30

选择性抑制mTORC1有望阻止非酒精脂肪肝

美国有多达1亿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其特点是肝脏脂质堆积增加,常常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纤维化,这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

2022-04-24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神经调节肽NMU/NMS选择性识别神经调节肽U受体的分子机制

研究团队于2020年创新性地利用NanoBiT tethering的方法稳定GPCR-G蛋白复合物,并解析了一类神经肽——血管活性肠肽与其受体VIP1R复合物的结构(Nat. Commun. 2020

2022-04-21

ACS catalysis:解析了微生物代谢途径中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的区域选择性决定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创新团队联合德国马普煤炭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催化(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题为“Biocatalytic Baeyer?Villiger Reactions: Uncovering the Source of Regioselectivity

2022-03-24

反流食管炎患者新选择,中国首款自研P-CAB替戈拉生片获批

除了此次获批的反流性食管炎适应症以外,替戈拉生片还有两项正在研发的新适应症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即十二指肠溃疡(DU)以及联合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

2022-04-13

PNAS:揭示选择性自噬从表观遗传水平调控炎症的新机制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细胞内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质降解和回收利用途径,其不仅能够形成自噬小体,广泛地降解细胞内有害的蛋白聚集物、老化的细胞器和侵染机体的病原微生物,还可以通过货物受体介导的选择性自噬,特异性识别和降解免疫细胞的关键调控蛋白,从细胞信号通路的水平上调节炎症因子的产生和I型干扰素的释放,并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应答。崔隽教授团

2022-02-26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揭示细菌效应蛋白拮抗宿主抗细菌自噬的分子机理和细胞选择性自噬的通用机制

 真核细胞的经典自噬是细胞在营养缺陷时实现胞内物质循环再利用的重要信号通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通路也可以选择性地感知并抵御入侵的病原细菌,这一过程也被叫作抗细菌自噬或者异源自噬(Xenophagy)。2019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教授邵峰团队首次揭示了异源自噬的分子机制。细菌入侵宿主细胞后,细菌所在内吞泡上的V-ATPase感受到细菌感染引起

2022-02-28

美国FDA授予新一代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eltanexor孤儿药资格!

在中国,德琪医药正在开发eltanexor用于治疗MDS和多种肿瘤。

2022-02-15

选择性血清素反向激动剂Nuplazid在美国重新申请新适应症!

Nuplazid已被批准治疗与帕金森病精神病相关的幻觉和妄想,其独特药理学开创了一种新的药物类别:选择性5羟色胺反向激动剂(SSIA)。

2022-02-17

Molecular Therapy: Nucleic Acids 【选择性剪接】PHF5A通过TEAD2选择性剪接促进大肠癌进展

选择性剪接(AS)是转录后基因调控的普遍机制之一。这一过程能够从单个基因产生多个RNA转录本,并使蛋白质组多样化。

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