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蜗牛经鸟类吞食消化后仍可存活

北京时间7月24日消息,日本科学家表示,蜗牛被鸟儿吞下肚后,能够完好无损地幸存下来。日本母岛上的暗绿绣眼鸟喜欢吃微小的陆地蜗牛。他们发现,15%的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后仍然活着。 鸟儿排泄物里的小蜗牛能够幸存下来 蚤蜗牛是母岛上最常见的一种蜗牛 这些证据表明,鸟儿的捕食行为可能是蜗牛群体扩散到其他地方的一个关键因素。

2012-11-18

PNAS:迁徙的新石器时代男性或影响了史前欧洲人

对古代DNA的一项分析提示,在新时器时代男性比女性更多地迁徙。 Marie Lacan及其同事从西班牙东北部一个古代墓葬洞穴Avellaner洞穴中发掘出的人类标本中提取了DNA。这组作者分析了存在于男性身上的Y染色体和通过母亲传给子女的线粒体DNA。 在该洞穴中发现的7个人中,6人被发现是男性,只有1人是女性。

2012-11-18

PNAS:人类很可能引发了史前鸟类灭绝

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中指出,人类在偏远太平洋岛屿的殖民可能造成了将近1000种被称为非雀形目陆地鸟的大型、不能飞行的鸟类的全球性灭绝。自从公元前10000年以来,物种就在以空前的速率消失,而这个时期被称为全新世。

2013-03-29

Oikos:丁平等研究揭示千岛湖鸟类群落不支持小岛屿效应

近日,国际著名生态学期刊Oikos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生科院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成果“No evidence for the small-island effect in avian communities on islands of an inundated lake,”,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千岛湖鸟类群落不支持小岛屿效应。

2012-11-18

Nature:郑晓廷等早期鸟类繁殖行为研究获进展

3月18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及其团队成员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王孝理、王岩,以及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Fritz Huchzermeyer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Exceptional preservation of ovarian follicles in Early Cretaceo

2013-03-18

Science:气候变化致海洋生物迁徙得更快更远

气候变化导致大量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以更快的速度迁徙到更远的海域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国际海洋科学家警告称,气候变化导致大量鱼类和其它海洋生物以更快的速度游向更远的海域,远离原来栖息的海域。

2012-11-18

东北亚候鸟迁徙通道兴凯湖实现野生鸟疫病独立采样

东北亚候鸟迁徙通道兴凯湖实现野生鸟疫病独立采样

2013-11-17

兰州大学成功召开第十一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

8月8日至15日,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办,兰州大学、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成功召开。 来自全国各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博物馆、动物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港澳台地区、美国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鸟类联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等国际组织的代表近4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2-11-19

Nat Commun:鸟类适应青藏高原特殊环境的基因组学证据

地山雀(Parushumilis)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种,属山雀科鸟类。由于其形态特征与地鸦相近,曾长期被认为是鸦科鸟类,并被命名为“褐背拟地鸦”。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雷富民研究员领导的鸟类学研究组与诺禾致源合作,对地山雀开展全基因组denovo测序,同时对另外两种山雀(大山雀和黄颊山雀)以及黑尾地鸦进行了重测序比较分析。

2013-07-22

BEHAV ECOL :鸟类气味信号的分化可能促进了鸟的物种形成

10月15日,国际行为生态学会期刊Behavioral Ecology,在Editor’s choice 头条发表动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化学通讯研究组对太平鸟(Bombycilla garrulous)和小太平鸟(B. japonica) 尾脂腺气味成分分化特点及其在种间识别中作用的研究。

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