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鸟类骨骼愈合演化或反映发育可塑性

 10月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李志恒与周忠和关于早期鸟类腕掌骨和腰带骨骼愈合的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研究提出作用于骨骼愈合的发育过程在鸟类演化早期是多效性的,在鸟类演化后期,发育过程或受到飞行的选择限制而失去多效性,可能反映了发育可塑性。相比于其它脊椎动物,鸟类骨骼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骨骼愈合程度高,以适应飞行需要。最明显的是,手部的远端腕骨和三个掌骨愈合

2017-10-12

Science:科学家阐述环境微生物大规模迁徙机制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官领衔的国际团队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通过人与动物、污水及其他物质的流通在全球范围的迁徙及其环境与生态效应。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数十亿年来,微生物及其所携带的基因在空气和水的自然驱动下发生迁移。此时,自然驱动力形成的对微生物的生物地理作用模式类似于它们对动物和植物的作用。近100年来,人们通过废弃物排放、旅游、全球运输等方式,将大量微生物及其基

2017-09-16

鸟类胚胎具有广泛的低温耐受性

  英国皇家学会期刊《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于4月27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学研究组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胚胎对低温的耐受性广泛存在于众多鸟类物种中。鸟类胚胎在孵化过程中,

2017-05-03

古脊椎所发现颈椎关节面发生前后倒转的反鸟类——奇异食鱼反鸟

  4月13日出版的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杂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与周忠和关于早期鸟类的研究成果。他们对首次发现的吃鱼的反鸟进行了

2017-04-19

迁徙之季:能不能放过途经的候鸟

秋天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全球一共有八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有三条途经中国。而对于中国疆域内的候鸟来说,它们所面临的最大捕猎威胁也随之到来。东部路线是“湿地水鸟”最重要的迁徙路线,然而,10月初,一则《天津、

2016-10-14

鸟类眼睛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自然秩序

科学家们从鸟类的眼睛、盒装的玻璃弹珠和其他匪夷所思的地方发现了一种神秘的排列模式。七年前,当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乔?科尔博(Joe Corbo)教授透过显微镜观察鸡的眼睛装片时,一些非常奇妙的东西映入了他的视

2016-08-24

Science:看鸟类是怎么学习唱歌的

也许斑胸草雀的叫声有时候并不那么好听,甚至不如宠物狗的吠声。但是,在雄性斑胸草雀求偶的时候唱歌的声音却十分婉转动听,而且变化无穷。最近,一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这种鸟会哼出如此多的旋律。实际上,当幼鸟跟着父亲学唱歌时,会自动把之前已经学会的乐句过滤掉,这样就能够专注于学习不熟悉的部分。这一机制也适用于解释其它动物,包括人类,在学习复杂的技术时的机制。

2016-01-18

science:鸟类的“食,色”博弈

如果你跟你老婆都饿了,但煎饼店的老板只给你老婆做饼吃,你该怎么办?(老板跟你老婆真没啥事儿,重点在觅食上)。但如果是大山雀(生活在欧洲与亚洲北部地区),一方宁可等对方先吃完,自己饿着,也不会离开去寻找新的食物。

2015-11-17

不能飞行鸟类进化的新转折

平胸类鸟——它们中有些是最大型的不会飞的鸟类——生活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提示它们是通过飞行散布到地球的遥远角落,而不是因为地块分裂迫使它们离散。这项研究说,只是在地块分开之后,这一群体中的大多数成员失去了飞行的能力。

2014-05-23

中国早白垩世反鸟类研究获新进展

反鸟(Enantiornithes)是一支已经灭绝的原始鸟类,是中生代数量与种类最多的初鸟类。据初步统计,仅我国东北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中已命名了近27个种,然而有关种类之间的对比研究非常少见,高阶分类单元之间的关系仍

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