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站|新一代精准医学—质谱组学与类器官前沿技术和临床应用研讨会
近年来,质谱技术的革新加快了多组学研究向定量化、高通量化发展。多组学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构建了精准医学体系的要素。而精准医学的构建,也离不开生物医学研究模型。近年来,兴起的类器官模型被广泛应用,克服了细胞系模型和动物模型体外培养丢失了肿瘤细胞的异质、移植成功率低、样本量大等问题。当多组学利器遇到类器官模型,对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会有怎样的创新和
左归丸临床应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案发布
9月 12 日,由中国中药协会男科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男科与药物学术线上年会成功举办,男科权威专家工程院院士郭应禄、国医大师李曰庆参会致辞,共有临床、药学、基础医学、企业高管等 18 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线上授课,超过一万余人在线观看。大会内容集中体现近年来在男科医学与药物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技术与新经验,对男科领域的热点问题进
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广泛应用益处显现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细胞癌(HCC,肝癌主要类型)的重要原因。根据《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大规模人群的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根除HCV感染与肝细胞癌风险大幅降低有关。在直接抗病毒疗法广泛应用约3年后,丙肝相关肝细胞癌发病率下降近30%;而同一时期,非丙肝相关的肝癌发病率则有所增加。在美国,超过90%的肝癌病例
基于木霉的真菌毒素脱毒转化、玉米原料中真菌毒素污染风险预警研究获进展
9月1日,Environmental Pol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武爱波研究组题为Confrontation assays and mycotoxin treatment reveal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of Trichoderma and the fate of Fusarium
Adv Sci:一种水凝胶沉积技术或能成功“诱骗”干细胞转化为特殊的机体细胞
2020年9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dvanced 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其或能精准控制水凝胶的沉积,水凝胶由水溶性的聚合物组成,通常在实验中用于支持细胞用于治疗性的目的,同时水凝胶还能模拟细胞外基质,即机体细胞所处的天然环境。图片来源:Ja
研究发表近红外II区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新琼寡糖制备关键酶及转化技术研究获进展
琼脂多糖是存在于红藻的结构复杂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由1,3链接β-D-半乳糖与1,4链接3,6-内醚-α-L-半乳糖残基交替组成,其在糖苷水解酶作用下形成琼寡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炎、抗肿瘤、吸湿和美白等生理功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目前,报道的多数琼胶酶活性低,特异性和热稳性差,无法应用于琼寡糖绿色生产工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
Nat Biotechnol:新型DNA碱基编辑器扩大精准基因组编辑的应用领域
2020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潜力有助于理解基于C→G(由胞嘧啶突变为鸟嘌呤)单碱基变化的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这些新的碱基编辑器也被设计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导致不良副作用的非预期(“脱靶”)突变。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7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
J Cell Biol:乳腺癌细胞竟然将免疫细胞转化为致命的盟友
2020年7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可以改变一种被称为自然杀伤细胞(NK)的免疫细胞的功能,这样,它们就不会杀死癌细胞,而是促进癌细胞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这项于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CB)上的研究表明,阻止这种重编程可能会阻止乳腺癌转移到其他组织,而转移是
关闭基因组中“垃圾DNA“的表达或能促进游离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
2020年7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对机体中的每个细胞来说都有一个时刻,其都必须决定自己余生要做的事情;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家神经性疾病和卒中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发现,曾经被认为是“垃圾DNA”的古老病毒基因或许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系列临床前实验,其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