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西湖大学李晓波团队发现海洋光合作用关键色素合成酶
下一步,李小波团队将致力于解析硅藻含叶绿素c的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生物合成所需的全部基因,并将试图在其他光合生物中重构该复合体,以拓宽该底盘生物的捕光光谱。
超80万人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对VD不足的个体,长期低剂量补充维生素D也不太可能降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两年前,《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发布了一项当时最大规模的研究,提醒了我们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性。
研究揭示细胞分裂素信号介导的水稻穗型调控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发现了水稻细胞分裂素受体调控水稻穗型的分子机制,提出了细胞分裂素受体介导的正反馈调控模型,为水稻穗型改良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靶向薄荷素是治疗易感急性白血病亚型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
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两项研究集中于薄荷素抑制剂Revumenib(SNDX-5613)在KMT2A(组蛋白赖氨酸N-甲基转移酶2A)重排或NPM1(核磷脂1)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临床疗效。
揭示CLN5基因编码的蛋白是BMP合酶,有望开发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疗法
作为细胞内的微小区室,溶酶体是需要降解的分子的垃圾处理器,对细胞功能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溶酶体蛋白的功能紊乱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确定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如何导致疾病,不仅能让科学家们更好地
Curr Biol:科学家成功利用新技术解锁了人类的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来自奥胡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揭示了人类大脑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奥秘,该系统一直是科学家们开发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抑郁症和焦虑症新型疗法的靶点。
Nature:揭示CRISPR分子剪刀的起源---转座子编码的核酸酶利用向导RNA促进转座子自身的传播
基因组工程可能是医学的未来,但它依赖于数十亿年前在原始细菌中取得的进化进步,而原始细菌是最初的基因编辑大师。科学家们对这些古老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改造,推动它们完成更加复杂的基因编辑任务。然而,要发现新
Cell:结核分枝杆菌形成索状结构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生物物理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也称为结核杆菌,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近80年前,人们首次注意到它能形成蛇一样的索状结构。
研究发现组氨酸调控蛋白多肽淀粉样组装并赋予其纳米酶活性
生物大分子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后会产生重要功能,这与生命系统中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蛋白质和多肽组装成淀粉样纤维的行为已被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联系。淀粉样蛋白组装体具有相似的交叉β结构,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