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水生生物产生遗传毒性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军团队在《危害性材料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连续发表“姊妹篇”研究论文,揭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斑马鱼肝脏和脑组织生态毒理效应新机制,使得评价其对水生生物毒理作用有了新的理论支撑。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新兴聚氯乙烯增塑剂,在加工使用
拜耳Nubeqa(达罗他胺)3期临床成功: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S)!
Nubeqa(诺倍戈®)于2021年2月在中国获批,该药是一种口服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用于治疗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
全球首个丁肝治疗药物:吉利德Hepcludex(bulevirtide)在美国申请上市,已在欧盟获批!
Hepcludex是进入抑制剂,可阻止HBV/HDV进入细胞,治疗乙肝和丁肝。
Microbiome: 多胺代谢与肠道微生物区系和睾丸功能障碍的关系
外源性毒素损害男性生育能力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并导致不育。然而,毒性暴露和睾丸功能障碍之间的代谢联系仍不清楚。
JITC:科学家揭示二甲双胍依赖性的机体抗肿瘤免疫力机制
来自日本冈山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他们对一类名为CD8+ 浸润性T淋巴细胞(CD8TIL)进行研究,其是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亚群,能特异性地攻击肿瘤细胞,而且会针对二甲双胍产生反应并改变细胞行为。
Redox Biology:二甲双胍减少巨噬细胞hif1 α依赖的促炎信号通路以恢复体外棕色脂肪细胞功能
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潜力与其对抗胰岛素抵抗的能力有关。然而,它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以及是否某些细胞类型与它的有益作用特别相关仍然是未知数。
The Lancet Oncol:阿帕鲁胺、阿比特龙和泼尼松三种药物组合疗法或有望治疗转移性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患者
来自蒙特利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三种药物或能减缓mCRPC的进展,文章中,研究人员公布了他们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
丁锦希教授:机遇与挑战并存,院内与院外协作管理,有望完善肿瘤患者全程管理体系建设
对于肿瘤患者的全程关爱而言,抗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自国家实行医保药品双通道政策以后,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相关配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Science子刊:二甲双胍新用途!新研究表明它有望治疗PFA室管膜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通常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metformin)在实验室研究中有望治疗一种罕见的儿童脑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0月6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