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北京大学沈琳团队发布CLDN18.2-CAR-T细胞治疗胃肠道癌症的1期临床最终结果
这项1期临床试验最终结果表明,Satricabtagene autoleucel(satri-cel)在CLDN18.2表达阳性的晚期胃肠道肿瘤中显示出治疗潜力,且安全性可控。
肠道-脑轴新突破!Nat Methods:诱导多能干细胞变身「内脏感觉神经节类器官」,揭示神经疾病奥秘
该研究成功创建了从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出VSGO的方法,并构建了轴-芯片模型以探究VSGO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发现VSN可能是肠道-脑轴中病理蛋白传播的潜在介质,为神经疾病研究带来了新的模型和思路。
Cancer Biol Med:新型基因特征或有望彻底改变人类胃肠道癌症的免疫疗法
研究结果表明,DRIA特征或能作为一种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指导胃肠道癌症的ICI治疗,从而就能潜在适用于其它的癌症类型。
Dev Cell | 陈海洋团队揭示极长链脂肪酸作为信号分子调控肠道干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稳态和肠道损伤修复过程
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肠道损伤后调节干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动态变化的详细机制,揭示了VLCFAs作为信号分子在此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我国学者发现,空腹喝酒显著增加胃肠道癌风险
这项研究表明,空腹喝酒与总体胃肠道癌症和几种胃肠道癌症亚型(肝癌、胃癌和直肠癌)风险增加有关,此外,空腹喝酒与早发性癌症风险增加的相关性更强。
《柳叶刀》子刊:每16人就有1人会死于胃肠道癌症!中国科学家发布首个全球胃肠道癌症的终生患病和死亡风险数据
这个研究还发现与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的国家相比,人类发展指数极高的国家患胃肠道癌症的风险高出4.4倍,而死于胃肠道癌症的风险高出3.2倍。
Sci: 胃肠道肿瘤中ncRNA与甲基化修饰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
癌症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消化系统癌症占所有癌症的很大一部分。据统计,预计2022年中国将有482万癌症新发病例,其中消化系统癌症占比高达42.5%。
Nat Cancer:特定的肠道菌群组合或能保护干细胞移植患者免于机体的免疫反应
肠道微生物在决定机体是否会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研究人员在这项研究中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组或许在抵御移植物抗宿主病上发挥着重要功能。
《细胞·代谢》:压力大为什么会肚子难受?药大/东大团队发现,原来大脑会远程操作菌群组成、损害肠道干细胞功能
为了搞清楚大脑是如何与肠道联动的,研究者在小鼠身上开展了实验。慢性束缚应激(CRS)是常用的模拟负面心理应激的方法,CRS会导致小鼠出现明显的行为障碍和肠道功能障碍。
Science子刊:揭示Daam1在调节肠道干细胞分化为潘氏细胞中起着关键作用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新的细胞来取代死亡和受损的细胞。但在特定情况下,干细胞如何决定成为哪种类型的细胞?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奥地利科学院分子生物技术研究所和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肠道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