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复旦团队发现,口腔微生物群参与食管鳞状细胞发生,找到特定细菌和代谢通路

模型分析显示,口腔微生物组特征可用于ESCC分类,具有独立增益价值,对疾病早期识别或有帮助。

2025-11-11

当干细胞遇见3D打印!Biofabrication:微流控生物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能响应药物的功能性类器官,为肾病治疗带来新希望

本研究利用微流控生物打印技术,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后肾间充质和输尿管芽祖细胞制成核心-壳结构丝状体,培养出功能性肾类器官,能响应肾毒性药物,为肾病治疗奠定基础。

2025-06-13

Nature:揭秘儿童脑发生的“种子”,科学家发现髓母细胞瘤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本文研究通过单细胞分析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对髓母细胞瘤起源和发展的深刻见解,这些发现不仅推动了我们对这种复杂肿瘤的理解,还为开发新的诊断工具和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2025-05-11

《科学》:不促红,改促?!斯坦福团队最新研究揭示,癌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增强巨噬细胞免疫抑制性

对肝细胞癌(HCC)的研究显示,癌细胞可以分泌对人体有重要功能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此来专门增强肿瘤微环境内巨噬细胞的免疫抑制性,使CD8+T细胞主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和肝癌免疫治疗吃瘪。

2025-04-27

Cancer Cell:徐淼/李贵登/曹素梅团队通过T细胞测序,实现鼻咽早期诊断

该研究首次通过大规模 T 细胞受体免疫组库测序,锁定鼻咽癌特异性 T 细胞克隆,构建了可提前 6-12 个月预警鼻咽癌发生的 T-score 模型,并揭示 EB 病毒与肿瘤抗原双重识别的免疫监视机制。

2025-05-10

重庆大学团队揭示细胞驱动肝癌发生的新机制,有望催生防肝癌疗法

他们发现,高表达肌细胞增强因子2D(MEF2D)的癌前细胞,能够重编程肝脏驻留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促进库普弗细胞转化为促炎型并释放IL-6等细胞因子,进而增强癌前细胞中的促瘤程序。

2025-11-11

细胞》:长期运动,立大功!中国科学家发现,长期运动会促进肾脏产生更多能抗炎抗衰的甜菜碱,补充甜菜碱也能有效保护多器官衰老

作为首个被确认的机制明确的内源性运动模拟物,甜菜碱在低剂量下就能表现出不错的抗衰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潜在抗衰策略。

2025-07-31

《癌症通讯》:南方医院团队揭示促巨噬细胞在肠癌肝转移灶“集结”之谜,有望为肠癌肝转移免疫治疗“破局”!

研究揭示了一个阻碍CRLM免疫治疗的“幕后黑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中的鞘氨醇激酶1(SPHK1)。

2025-08-02

对抗“王”肺癌有了新利器!Int J Nanomedicine:8种血浆小细胞外囊泡microRNA构建模型,无创精准诊断早期肺癌

本研究通过小RNA测序发现血浆小细胞外囊泡中14种差异表达微小核糖核酸,筛选8种构建肺癌诊断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达0.956,验证集达0.985,证实其可作为早期肺癌无创生物标志物。

2025-09-23

《癌细胞》:入骨,可控全身!新桥医院团队与新加坡学者合作揭示,骨转移灶可调控破骨细胞,削弱骨外的免疫治疗应答

本次研究也首先确证了骨转移的不利影响:在新桥医院收治泛癌种患者队列(AMU1/2)中,存在骨转移患者接受ICIs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较短。

2025-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