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search:开发出新一代高效、低毒的肿瘤限制性IL-15药物

   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彭华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教授傅阳心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Tumor-conditional IL-15 pro-cytokine reactivates anti-tumor immunity with limited toxicity,该研究开发了新

2021-08-16

Metabolic Engineering:实现精草铵膦手性的高水平发酵合成

草铵膦属于膦酸类除草剂,能够抑制植物氮代谢途径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从而干扰植物的代谢,使植物死亡。草铵膦具有杀草谱广、低毒、活性高和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目前化学合成的草铵膦均为DL外消旋体,但仅L-草铵膦具有除草作用,D型则几乎无活性。若制成仅有L-草铵膦(也称精草铵膦)的产品进行使用,可使草铵膦的用量减少一半,显着提高经济性,降低使用成本,减轻环境压力。L

2021-08-07

Nature:细胞广泛凋亡:先天性免疫反应研究的新领域

来自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感染细胞中的免疫传感器是如何组织并启动针对或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多方面的先天性免疫反应的。

2021-09-04

Brain Stimulation:发现丘脑核深部电刺激可以提高工作记忆精度

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短暂储存和操作的系统,支持学习、决策和语言理解等认知功能。多路复用缓冲模型认为,工作记忆内容由神经元群同步放电产生的不同gamma振荡表征,而且这些gamma振荡锁定在低频振荡的特定相位上。与该模型假设一致,前人研究发现,当同时编码多个物体时,海马gamma活动随着工作记忆负荷增加而变强。海马gamma振荡不仅支持工作记忆,也参与到记忆精

2021-09-07

Sci Adv:利用重编程工程化的合成性外泌或能优化机体伤口的愈合

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工程化改造并设计出了一种合成性的外泌体,其能在机体伤口闭合期间调节细胞的信号转导;这些合成性的结构与天然发生的细胞外囊泡结构相似,后者在机体多个不同过程的细胞间交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1-09-08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分离与检测技术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10.618)发表了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陈迪教授课题组和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志刚教授课题组的合作论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ExoSD chips for high-purit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2021-09-08

多氯代甾天然产物合成研究中获进展

 含氯天然产物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受到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关注,同时含氯甾体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合成甾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此发展高效的合成策略实现含氯甾体分子的简洁、精准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Clionastatins A和B是意大利科学家Fattorusso等于2004年在海洋穴居海绵Cliona nigricans中分离出的一类多氯代甾体天然产物,

2021-08-26

研究人员从鲇与大口鲇杂交子一代的基因组中成功组装高质量的双亲基因组

   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在杂交子一代基因组相关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Sequencing an F1 hybrid ofSilurus asotusandS. meridionalisenabled the assembly of high-quality parental genom

2021-08-26

胃癌组织中外泌源非编码RNA的功能及临床应用

胞外体是肿瘤微环境(TME)的一个亚群,它传递各种生物分子以促进细胞间的通讯。外泌体几乎来自所有类型的细胞,存在于所有体液中。

2021-08-29

有机-金属杂化对核酸四链-双链杂化的选择性结合和溶液结构

核酸二级结构的形成对其在体内的生物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四链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核酸二级结构已被发现存在于基因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特定区域。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影响着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和端粒酶活性。含有互补碱基对的富鸟嘌呤寡核苷酸序列可以形成四链体-双链杂化体(QDHs)。在脑组织和肿瘤相关基因中发现了高频率的可形成QDH的序列。G-四链体的折叠和展开的

2021-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