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核糖蛋白与人类疾病:分子机制和靶向治疗

核糖体的生物发生和蛋白质合成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基本限速步骤。包含核糖体结构部分的核糖体蛋白(RP)对于核糖体组装和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2021-09-15

研究人员在1.25亿年特异埋藏恐龙骨骼中发现软骨细胞和细胞核迹象

   在位于中国东北辽西地区的热河生物群,科学家在1.25亿年前的尾羽龙化石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软骨细胞;发现了一些健康状态下“化石化”的软骨细胞,以及一些快要凋亡的软骨细胞;这些细胞的细胞核中可能还保存了细丝状的染色质,后续需要更精准的测试进一步确定这些细胞的生化特性。9月24日,《通讯生物学》(Communications B

2021-09-27

雌核生殖银鲫雄性特异微小染色研究中获进展

   单性生殖缺乏减数分裂同源重组,导致有害突变积累以及阻碍遗传多样性产生,因此单性生物类群通常被认为是进化的死胡同,无法长期存在。然而,雌核生殖银鲫生存时间已经远长于其预测的灭绝时间,并展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此外,不同于其他单性脊椎动物,雌核生殖银鲫野生群体中存在少量的比例不等的雄性个体。因此,雌核生殖银鲫为研究

2021-09-16

医用气体等离子刺激伤口愈合:证据和机制

伤口愈合的缺陷给病人和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年来,一种基于活性氧和氮(ROS/RNS)的针对慢性伤口的治疗方法受到皮肤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2021-09-09

利用包装ZFP-DNMT3A融合蛋白的外泌在体内高效抑制HIV病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希望之城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抗HIV蛋白,可以抑制小鼠骨髓、脾脏和大脑中的HIV水平,并阻止这种病毒在这些部位中的复制。

2021-09-22

氧化应激引起的晶状疾病的机制研究

氧化应激的增加有助于衰老过程中白内障的形成。前上皮细胞是一个前线抗氧化防御系统,具有强大的能力维持氧化还原稳态和晶状体透明度。

2021-09-08

Science:揭示人类核糖小亚基加工体在核仁中的成熟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人类基因组编辑平台,对内源性的SSU加工体进行双等位基因亲和标记,并建立了从核仁中分离它的生化程序,以便进行结构研究。

2021-09-13

研究揭示气候和土壤调控微生物残在亚热带森林中的海拔分布格局

 植物来源碳和微生物来源碳的输入与土壤呼吸作用和淋溶导致的碳损失之间的平衡决定着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传统认为,植物的净初级生产是土壤碳积累的决定性因素,研究也多关注植物来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积累和稳定的贡献,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和周转的影响。然而,目前对土壤微生物残体的海拔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异的关注较少,并且关于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

2021-09-17

Communications Biology:生物样品显微学技术研究获进展

Communications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丹麦奥胡斯大学、中科院中丹学院共同完成的技术创新成果Cellular 3D-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in human cerebral cortex using automatic serial sections。该

2021-09-07

科研人员制备出用于生产外泌药物载体的新工具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慧团队研发出一种纳米流控芯片技术,实现了外泌体药物载体的高通量制备,并实验验证了新型外泌体药物载体的抗肿瘤效果。最新研究成果以A high-throughput nanofluidic device for exosome nanoporation to develop cargo delivery vehicles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