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中的线粒体代谢可以显著改善肝脏功能
慢性肝病是一种主要的肝脏疾病,伴有代谢综合征,包括简单的肝脏脂肪堆积,导致更严重的脂肪变性、炎症和纤维化,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同济大学:靶向Nodal可有效改善大肠癌治疗
大肠癌(CR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的主要贡献者。被诊断为晚期转移性CRC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尽管已经确定了CRC的新治疗靶点,但由于生物学异质性,CRC转移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Nature:靶向作用特殊的代谢通路或能“饿死”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PDA,一种极具侵袭性的癌症形式)或能利用一种独特的代谢通路,而正常生长的成体细胞很少利用这种通路来获取并产生营养物质。
PNAS:复旦大学刘铁民/孔星星合作揭示骨骼肌PARP1通过AMPK调控线粒体稳态,延长寿命的新机制
人类衰老的生物学基础仍然是最大的未解科学问题之一。衰老是一个以细胞功能逐渐退化为标志的复杂过程,受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影响。线粒体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枢纽,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越来越多的证据
研究揭示小分子促进线粒体融合并修补线粒体损伤的新机制
粉花绣线菊复合群包含七个变种,为我国特有。在早期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团队开展了其特征性二萜及二萜生物碱的生物功能挖掘,相继揭示了部分化学成分可促进线粒体融合
Gastroenterology:复旦大学徐烨/胡欣团队绘制中国人结直肠癌基因变异图谱,助力优化靶向和免疫治疗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BRAF和RBM10单基因驱动突变是转移性结直肠癌较短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且体外实验表明RBM10表达缺失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并抑制凋亡。
Nature:科学家发现癌细胞中线粒体发挥功能的关键信息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与电子显微镜相结合,在遗传工程化修饰的小鼠机体的肺部肿瘤中产生了线粒体网络的三维超分辨率图谱。
J Crohns Colitis: 屏障保护或细菌精准靶向是IBD治疗有效方法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很复杂,其中宿主遗传学、肠道微生物组、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过度激活加快了疾病的发展。IBD患者在疾病发作或症状发作前肠道通透性升高,粘膜相关细菌数量增加,微生物群组成改变。
Redox Biol: 线粒体胆固醇对肝脏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潜在影响
胆固醇是生物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信号通路的完整性和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质膜对细胞生理学至关重要,胆固醇是膜组织的重要决定因素,它还是大脑中髓鞘膜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AACR2023:靶向CD70的异体CAR-T细胞有望治疗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由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靶向CD70的异体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疗法ALLO-316在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