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揭示NAD激酶协同调控脂滴和线粒体代谢新机制
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储存影响整个机体的能量代谢稳态,其调控紊乱与较多代谢类疾病相关。脂滴是专门用于储存脂肪的细胞器,与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有紧密联系。脂滴动态调控变化影响脂肪储存以及其他细胞器的功能。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阐述了脂滴与脂肪储存的调控机制及功能的重要性,但机体内的调控机制及生理功能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黄勋研究组利用
注射脂质纳米颗粒封装的mRNA在体内产生CAR-T细胞,可显著逆转心脏纤维化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类似于基于信使RNA(mRNA)的COVID-19疫苗,一种实验性免疫疗法只需注射一次mRNA就能暂时重编程患者的免疫细胞以攻击特定靶标。
Cell Rep:特殊基因或能帮助膳食脂肪以特殊的方式进入体内
来自康奈尔大学兽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关键的分子机制,其或许会让这些脂肪“走上”错误的道路,并会潜在导致机体疾病的发生。
两亲性氟化胶束颗粒应用于线粒体的靶向载药递送
线粒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的动力源和代谢信号中心。线粒体的缺陷或功能障碍与许多人类疾病有关,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如今,线粒体已成为最重要的治疗靶点之一,是研究线粒体功能和治疗线粒体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氟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超过20%的已上市药物中,被用来增加药物的治疗活性和化学或代谢稳定性。氟还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稳定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靶向心肌线粒体的PET/荧光双模态小分子成像探针取得进展
临床上常用X线、CT、磁共振、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显像作为心血管病的诊断手段。其中,核素显像可从心肌代谢方面评估心血管症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但存在半衰期短、成本高等缺陷,导致核素显像应用受限,临床上迫切需求新型PET心脏功能显像剂的出现。在前期研究中,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子影像中心发现吲哚乙烯喹啉盐F16类化合物是一
光化学触发线粒体双重损伤协同抗肿瘤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中,基于单一模式的治疗方法(如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往往在有限治疗窗口、毒副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探索以时间-空间可控的方式、以对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必不可少的关键性亚细胞目标为靶点的多维度协同损伤策略对于解决抗肿瘤应用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以肿瘤细胞中
研究揭示Cds2调节线粒体磷脂含量和线粒体功能影响非酒精性肝炎NASH快速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包括一系列肝损伤,从单纯脂肪变性到非酒精性肝炎(NASH),后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HCC)。目前,NAFLD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除非存在继发性饮食或化学肝毒性损伤,常用的遗传小鼠模型不会自发进展到肝纤维化、硬化和肝癌。因此,创造严重疾病表型(如纤维化和HCC)快速进展的遗传模型,对于理解该疾病的发病致病机制以及评估
肝细胞源性外体miR-27A通过抑制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激活MAFLD中的肝星状细胞
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外泌体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肝细胞(HCs)和肝星状细胞(HSCs)之间的串扰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子宫内膜癌“免疫+靶向”治疗!卫材/默沙东Lenvima+Keytruda方案在日本获批:显著延长生存期!
Lenvima+Keytruda是一种“靶向+免疫”组合疗法,在美国和欧盟已获批治疗2种不同类型的癌症,另一个适应症是:一线治疗晚期肾细胞癌(RCC)成人患者。
研究人员发表抗体亲和力体内定向进化系统“EASINESS”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陶生策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大肠杆菌的抗体亲和力体内定向进化系统“EASINESS”,可以在一周内将目标抗体亲和力提升1-2个数量级,且无需复杂的机械装置与人工操作。该研究基于一种易错DNA聚合酶I选择性地突变ColE1质粒实现体内抗体突变库的构建,以及来自mDHFR分裂片段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选择系统实现对突变库的筛选。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