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潜在方案

精神分裂症(SZ)是一种精神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风险,由数百种风险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该研究表明,旨在减轻BET蛋白与高乙酰化组蛋白相互作用的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治疗SZ。

2022-05-05

《自然》双重磅:首次全面破解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起源

基因,是世界上最神秘、最重要、最难以破解的代码(起码是在地球上吧应该),是解锁生命奥秘、攻克顽疾的钥匙。

2022-04-29

科研人员揭示维生素B2(核黄素)整合胞内能量和细胞周期调控玉米籽粒发育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图位克隆到一个调控玉米籽粒储藏物质积累和胚发育的重要基因ZmRIBA1,揭示维生素B2通过协同线粒体能量代谢和细胞周期调控玉米胚乳发育的分子机制,为玉米产量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22-04-27

TCCI科学家在NatureHumanBehavior发表评论探讨计算精神病学在中国的发展

该评论文章系统总结了当前中国面临的精神健康问题,并详细阐述了计算精神病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在解决精神健康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计算精神病学在中国发展的机遇、挑战和行动。

2022-04-08

Nature及其子刊三篇论文发表史上最大规模的精神分裂症研究,揭示与这种疾病相关的基因联系

在第一项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来自SCHEMA联盟的研究人员通过对242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97322例对照组的外显子组进行元分析,首次发现了10个携带极其罕见的蛋白扰乱突变的基因,这些突变显

2022-04-13

Cell Metabol:靶向作用大脑的能量代谢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帕金森疾病患者

来自挪威海于克兰大学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靶向作用大脑中的能量代谢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帕金森疾病。

2022-03-13

Cell Rep:通过剥夺能量来彻底“打败”白血病细胞

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机制,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白血病疗法。

2022-02-27

Nat Commun:SAP97基因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相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使人衰弱的精神疾病,全世界约有2000万人患有此类疾病。症状主要包括幻觉、妄想、情感平淡、丧失个人认同感、执行功能差和记忆力减退。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但科学家们仍不清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中哪些细胞和分子机制受到了破坏,且究竟是大脑中哪些特定区域会受到影响。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谷氨酸突触支架蛋白SAP97功能丧失与精神

2022-03-09

PNAS:揭示特殊精神疾病风险基因影响大脑发育的分子机制

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模型并揭示了风险基因CACNA1C影响大脑功能和精神性疾病发病风险的分子机制。

2022-02-27

JAMA Psychiatry:年轻人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会增加日后痴呆的风险

  越来越多的研究告诉我们,精神(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需要被呵护。根据最近一次中国覆盖31个省区市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群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是6.8%,12个月患病率是3.6%,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按这个患病率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3000万人患有抑郁障碍;而焦虑障碍患病率在调查的七大类精神障碍中最高,成人终生患病率达7.

2022-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