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间充质肿瘤和梭杆菌感染率高的结直肠癌 (CRC) 患者的预后更差
基于转录组学的亚型、共识分子亚型 (CMS) 和结直肠癌内在亚型 (CRIS) 确定了具有间充质特征 (CMS4/CRIS-B) 和较差结果的患者亚群。本文研究了具核梭杆菌( Fn ) 和梭杆菌的流行率、CMS/CRIS 亚型、细胞类型组成、免疫浸润和宿主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完善患者分层并确定可药物治疗的特定环境脆弱性。
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枯草芽孢杆菌代谢工程通过缓解溶解氧限制提高核黄素产量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饶志明教授团队在高效合成核黄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Bacillus subtilis for enhancing riboflavin production by alleviating dissolved oxygen limitation”正式发表于Biore
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通过理性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结合两阶段pH调控策略高效合成L-谷氨酰胺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饶志明教授团队在L-谷氨酰胺的高效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Enhancing L-glutamine production in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by ration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combined with a two-stage p
Gastroenterology:宿主机体的遗传特性或与其机体幽门螺杆菌清除疗法失败密切相关
2021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生活在机体胃部中的细菌,同时其也是引发胃癌、消化性溃疡和其它胃肠道疾病的一种强有力的风险因素;全球大约有50%的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成功消除这种细菌的感染与降低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病等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然而,科学家们在利用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组合来清除幽门螺杆菌上常常会失败。近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重组耻垢分枝杆菌提供人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IL-7的融合蛋白,通过在荷瘤小鼠模型中诱导针对
rSmeg-hMIF-hIL-7降低了MIF的致瘤作用,增强了其对肿瘤的治疗效果。
PNAS:杀稻瘟菌素生物合成中一个新型tRNA依赖的转移酶BlsK
近日,综合性权威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子新团队在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 S,BS)生物合成研究的研究成果。文章报道了一个参与生物合成和自抗性的
PNAS: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保护机体抵御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新型疫苗
2021年8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简称流感杆菌,其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以侵入血液导致多种人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题为“Immunization with
PLoS Pathog:识别出结核分枝杆菌抑制宿主机体免疫力的新型通路
2021年7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当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一个人时,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于疾病的进展过程至关重要,即要么帮助机体抵御结核分枝杆菌,要么加速感染进程。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题为“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hibits the NLRP3 inflammasome
“网红菌”幽门螺杆菌新“罪证”再曝光!竟能削弱肿瘤免疫治疗
幽门螺杆菌(H.pylori)存在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同时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作为消化界的“网红细菌”,幽门螺旋菌可谓家喻户晓,2005年,发现它的两位医生马歇尔与沃伦摘取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的桂冠,并将它讳莫如深的“行凶方式”昭示天下。此后的十多年间,经过无数次的调查取证,人们发现幽
Cell:新研究揭示结核杆菌的脆弱性基因和非脆弱性基因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开发防治结核病的药物可能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一旦发现对细菌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的基因,科学家们急于开发抑制该靶标的药物,然后是失望。一系列靶向必需基因靶标的化合物对结核杆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这种细菌继续生存。科学家们又回到了原点。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何基于靶标的抗生素在起步阶段遇到如此多的麻烦。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