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常凌乾团队开发具有微纳电穿孔功能的微通道微针阵列,用于实体肿瘤药物高效递送
基于全身循环的给药模式是癌症化疗最常见的方式。在临床上,化疗药物作用剂量与全身毒性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局部给药策略可以提高药物在靶部位的积累,但缺乏促进药物同时实现高效肿瘤内递送和细胞内转运的能力,仅依靠被动扩散的药物递送常导致肿瘤细胞内化疗药物含量低,肿瘤杀伤效果欠佳。针对这一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等人在 Advanced Function
PLoS Biol:揭示自然杀伤细胞免受自身释放的穿孔素破坏机制
2021年8月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一种新发现的阻止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被其自身的致命生物武器摧毁的脂肪“盾牌”,也使一些癌细胞能够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这一发现可能导致开发出针对侵袭性癌症的新疗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8月3日发表在PLoS Bi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egranu
新型靶向免疫毒素Vicineum遭美国FDA拒绝批准,齐鲁制药引进中国开发!
Vicineum是一种重组免疫毒素,属于下一代抗体偶联药物(ADC),2021年7月中国3期临床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PNAS:科学家开发出有望治疗肝纤维化等疾病的新型免疫毒素
2021年7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间皮素(Mesothelin,MSLN)在受损伤肝脏和其它器官的组织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量会增加,MSLN是肝脏、肺脏和肾脏纤维化的常见介导子。长期酗酒和肝炎会损伤肝脏健康并导致肝脏纤维化,即胶原蛋白和疤痕组织的堆积等;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NAS上题为“Immunotherapy-based targe
Science:揭示护卫CRISPR-Cas的全新毒素-抗毒素RNA系统
2020年,基于CRISPR-Cas9系统建立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获得“202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该生物技术起源于科学家对微生物中一种特殊的免疫系统(即CRISPR-Cas系统)的研究。CRISPR-Cas系统是在原核微生物(古菌和细菌)中广泛存在的抗病毒(噬菌体)免疫系统。宿主菌通过将入侵病毒的特定DNA序列插入其CRISPR结构中,可形成对该病毒的永久性“
Cell Rep: 肠道微环境如何影响伤寒毒素的消炎作用?
此前研究发现,在沙门氏菌感染期间,细菌内部的伤寒毒素会在宿主细胞中引起DNA损伤,从而导致DNA损伤反应(DDR)的激活。此外,这些毒素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产生,而后者在炎症性肠病(IBD)和结肠直肠癌(CRC)患者的微生物组中丰度极高。尽管如此,目前我们对其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仍然不够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