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马英新/刘映霞团队合作开发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比率荧光免疫分析新方法

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Si-FITC NPs的新型比率荧光探针,结合荧光法ELISA,提高了对SARS-CoV-2核衣壳蛋白检测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2022-08-25

科研人员实现木质素基喹啉衍生物的定向制备

与已经报道的有机合成路线制备喹啉衍生物相比,该策略原料廉价可再生、步骤简单、整体效率和原子经济性高,为木质素基含氮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提供了新思路。

2022-08-05

科研人员 研发特异性荧光探针 “点亮”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灶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整体存活率重要的预测因素。

2022-08-12

科研人员建立基于CRISPR-Cas13技术的环形RNA功能筛选新方法

在该实验方法中,科研人员阐释了环形RNA BSJ位点的前导RNA(gRNA))文库设计和构建、RfxCas13d稳定表达细胞系构建、细胞水平和体内水平的功能性环形RNA筛选以及筛选结果的计算分析流程等

2022-08-10

腾讯投入100亿助力基础科研

期待科学家们更多精彩的科研成果。

2022-07-21

科研人员发现大气污染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分子机制

大气细颗粒物(PM2.5)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造成约414万人早逝,其中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早逝者占50%以上。然而,目前对PM2.5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的认识还十分有限。

2022-08-08

南医大王晓明/车楠合作揭示JMJD1C在浆细胞分化和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作用

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是体液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因而需要受到严格调控,从而可以在产生强效体液免疫应答的同时防止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发生。

2022-08-24

科研人员创制简便高效玉米单倍体诱导系MAGIC

该研究两个版本的单倍体诱导系实现了单倍体幼胚的直接鉴别,可显著提高单倍体幼胚鉴别与加倍技术应用效率,在单倍体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2022-07-18

科研人员实现甲醇生物转化高效合成脂肪酸衍生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学研究组研究员周雍进团队在甲醇生物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科研团队以甲醇酵母为细胞催化剂,通过结合适应性进化和理性代谢工程改造,实现了甲醇生物转化高效合成脂

2022-07-26

科研人员在电化学/荧光双模传感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电化学传感器是利用待测物所引发的电信号变化与浓度或其他物理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关系进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202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