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 研发特异性荧光探针 “点亮”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灶

来源:北大第三医院 2022-08-12 09:39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整体存活率重要的预测因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王淑敏教授和梁晓龙研究员团队在Engineering, Biomedical(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排名第四的Biomaterials期刊发表题为“Specific diagnosis of lymph node micro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by targeting activatable near-infrared fluorescence imaging”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荧光“开关”功能的甘露糖靶向造影剂,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特异“点亮”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有望成为临床诊断和术中导航切除转移性淋巴结的新方法。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整体存活率重要的预测因素。然而,现有研究针对淋巴结显像特异性较弱,很难将微小转移灶与正常淋巴结区分开来。本研究中通过两个关键技术解决了这一临床难题。技术一:当恶性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时,淋巴结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肿瘤细胞募集巨噬细胞,并促其向M2亚型转化,形成TAM,目前研究显示甘露糖可以特异性靶向TAM表面的CD206受体,本研究将近红外染料IR780与4-氨基苯基α-D-吡喃甘露糖苷结合,自组装成甘露糖靶向荧光造影剂MR780 NPs,其可通过特定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与TAM 表面的CD206特异结合,获得较高的M2/M1选择性;技术二:在合成过程中利用二硫键和自组装方法将MR780 NPs的荧光信号预先封闭,当MR780 NPs富集到转移的淋巴结时会与肿瘤微环境中高浓度的谷胱甘肽发生作用,二硫键断开使纳米探针发生解体,使 MR780 NPs实现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的荧光发射,进而“点亮”转移的淋巴结,而在正常或炎性淋巴结中谷胱甘肽含量极低,MR780 NPs在这种环境中不能释放荧光,该研究巧妙的利用此特性作为荧光的开关来区分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

 

超声诊断科硕士生赵朵、徐梦红,超声诊断科医师杨诗源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超声诊断科王淑敏教授和梁晓龙研究员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人才项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人才项目的资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