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AMPK信号促进二甲双胍临床应用机制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大多数死亡归因于远处转移。在肺癌的某个阶段,癌细胞会渗入血管,并转移到身体的多个部位。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转移到不同的肺叶。
2023-03-29
陈雪梅院士回国加盟北大,出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陈雪梅主要研究内容为microRNA和花器官发育,包括利用microRNA分析植物发育机制,以拟南芥为模型研究干细胞调控机制,是最先从植物体中分离出microRNAs的研究团队之一。
2023-03-01
中国科学院许瑞明/朱冰揭示去泛素化酶PR-DUB特异性去除核小体H2AK119泛素化的分子机制
Caly-AsxDEU结构缺乏结合底物,尽管可以从与泛素结合的UCH37 - RPN13xDEU复合体(UCH37也被称为UCH-L5)高度同源的结构中了解到很多关于泛素结合的信息。
2023-03-30
BJC: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团队发现预测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液体活检标志物!
这项研究为T1期ESCC患者LNM的微创或无创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志物——miR-20b-5p,为T1期ESCC患者选择治疗策略和预测预后情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参考。
2022-12-06
陈志坚、施扬,及两位mRNA疫苗先驱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今年增选的100位院士中,有两位华人科学家,分别是陈志坚教授和施杨教授。此外,mRNA技术的奠基人Katalin Karikó教授和Drew Weissman。
2022-10-20
《自然》子刊:中国医学科学院团队发现胃癌发病新机制!
这项研究成果发现了METTL3的一种全新的功能,定位在胞质中的METTL3通过与PABPC1结合促进一系列促癌基因的表达,从而以m6A非依赖的方式推动胃癌的进展。
2022-09-17
斯微生物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
基于自身的技术平台,斯微生物同步开展了多个治疗领域的应用(肿瘤免疫学,传染性疾病等)和二十余条产品管线的开发。斯微生物自主研发的新冠 mRNA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I期临床试验日前入组完毕。
2022-08-23
《JAMA·肿瘤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王志杰团队,在晚期肺癌精准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
病理诊断与分子分型是肿瘤精准诊疗的基石,依据不同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采用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是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
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