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神经病学》:科学家发现,对于脑出血患者而言,他汀治疗不仅不增加复发性脑出血风险,还会降低卒中风险

总之,该研究证明了,他汀类药物使用与脑出血后任何卒中发生风险降低有关,但与复发性脑出血发生风险增加没有关系,这无疑是给那些有脑出血病史或者正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吃了颗定心丸。

2023-09-18

《自然·神经科学》:苦难会重塑大脑,或将永久改变大脑模式!

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唐德斯脑、认知与行为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环境逆境对大脑结构的长期影响。

2023-08-23

Nature:揭示cGAS-STING驱动与衰老相关的炎症和神经变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会发生各种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我们的整体健康,使我们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衰老过程中的一个常见因素是低度炎症,它会导致与年龄有关的衰退和损伤。然而,导致这种炎症的确切途径及其

2023-08-23

科研人员揭示玉米抗茎腐病的分子调控网络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抗逆和品质性状评价团队与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绘制了玉米根尖高分辨率细胞图谱,阐明了玉米根尖主要细胞类型对镰孢菌侵染根系的应答

2023-07-15

Nature子刊:张智/陶文娟团队揭示压力通过大脑调节胃功能的神经机制

有意思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急性应激模型小鼠的这条环路活性增加,下调该环路的活性可缓解急性应激导致的胃功能障碍。总的来说,该研究揭示了脑-胃轴驱动应激导致胃功能障碍的新机制

2023-08-29

Nat Commun:科学家揭示HIV-1感染和机体神经变性之间的神秘关联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HIV如何劫持细胞内过程从而来进行增殖并促进神经变性发生的。

2023-08-25

Nat Chem Biol:揭示引起人类神经变性疾病的遗传突变的潜在新来源

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导致诸如亨廷顿氏症等罕见疾病的基因突变的另一种潜在的原因。

2023-08-23

Science子刊揭示:大脑设定进餐时间的关键神经元,调节生物钟与代谢健康!

“到点吃饭”跟“饿了再吃”到底哪种行为更健康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其实这在我们前期的推送中其实已经给出过类似的答案:每天晚上9点前吃饭,综合癌症风

2023-09-11

神经元》:北大/北京天坛医院研究团队揭示衰老相关血脑屏障渗漏机制,并发现PARP1抑制剂和NMN或可改善渗漏

这项研究表明,衰老过程中,脑血管细胞中CX43的表达降低,通过PARP1-NAD+依赖性的SIRT3降低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促进血脑屏障的破坏,补充奥拉帕利或NMN可以提高NAD+的水平,改善血脑屏障渗

2023-09-12

研究揭示果蝇机械敏感神经元中力感受器复合物在体原位结构的核心组织机制

感知机械信号的能力是生物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对于生物体的生存至关重要。机械感受神经元通过将外界的机械刺激转化为胞内信号,从而开启感受神经通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神经元发育出了特化的亚细胞结构&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