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Control:大数据与食源性疾病监测交叉研究获进展
食源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呈现出跨区域传播、变化快、难预测的特点。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多源数据的食源性疾病实时预警技术体系研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大数据部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与食源性疾病预测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度融合,在该交叉领域取得多项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Foo
新型异源双链寡核苷酸有效跨过血脑屏障,有潜力治疗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021年8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疗法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改善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抑制有害蛋白质或非编码RNA的产生。在此之前,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实现足够浓度的ASO递送和全身给药是困难的。为了克服这一障碍。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医科牙科大学、武田制药公司
Nat Immunol:人类自身炎性疾病研究新发现:ELF4或能作为人类机体炎症的转录调节子
2021年8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是非常清楚专门用于限制炎性免疫细胞破坏潜力的转录因子。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题为“Human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 reveals ELF4 as a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of inflammat
Nature:C型尼曼-匹克病竟与免疫蛋白STING有关,抑制STING或可治疗这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2021年7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C型尼曼-匹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疾病在一个多世纪前就被发现,但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C型尼曼-皮克病在全世界的发病率大约为15万分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胆固醇代谢和分布的疾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
调节性T细胞外泌体智能递送VEGF抗体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北京朝阳医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基于调节性T细胞(Treg)来源的外泌体巧妙负载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抗体,通过新的递送模式以及新的拮抗机制,显着抑制了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进展。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是
Bone Research:靶向血管生成治疗炎症性疾病骨折不愈合
萎缩性骨折不愈合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治疗干预有限。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利用血清转移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建立了一种独特的临床相关性高的骨不连模型。关节炎小鼠骨折不愈合,骨折痂消失,血管生成减少,纤维化瘢痕组织形成导致生物力学性能失效,是临床萎缩性骨折不愈合的主要表现。机制上,作者证明了在RA小鼠中观察到的血管生成缺陷是由于软骨细胞中SPP1和CXCL1
研究揭示α微管蛋白三甲基化修饰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鲍岚课题组的最新研究进展——α-TubK40me3 is required for neuronal polarization and migration by promoting microtubule form
以“互联网+”共建慢性传染性疾病一站式服务 京东健康与吉利德科学达成战略合作
2021年7月9日 ,吉利德科学与京东健康在数字医疗健康生态领域达成战略合作。结合吉利德科学在抗病毒领域的专长和京东健康在互联网领域的优势,双方将深度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创新实践,共同为慢性传染病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安全、便捷的“一站式”疾病管理解决方案,并以此加速助力HIV、慢性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推进。
Mol Psych:神经元中线粒体功能异常或是诱发帕金森疾病的主要原因
2021年7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家族性的帕金森疾病与罕见的基因突变相关,但大多数散发的帕金森疾病患者的病因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未知的,其近战位痴呆症的基础特征也并不明显。如今全球有700万只1000万人饱受这种疾病的影响,同时帕金森疾病也是第二种最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障碍和运动性障碍。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