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维雅突变IDH1/2酶双重抑制剂vorasidenib展现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达3.1年!
vorasidenib是一款针对突变IDH1/2酶的口服、选择性、脑渗透双重抑制剂。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报道脂肪酶前导肽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造微生物学与应用酶学研究室徐岩、喻晓蔚教授团队在脂肪酶前肽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Propeptide inRhizopus chinensislipase: new insights into its mechanism of activity and substrate selectivityby computationa
ACS Catalysis:“一锅酶法”制备氟苯尼考合成的最直接手性中间体
近日,国际知名期刊《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双君团队的研究成果“One-Pot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an Aminodiol Intermediate of Florfenicol Using Engineered Transketolase and Transaminase”。林双君教授为通讯作者
利用废纸资源发酵产纤维素酶研究取得进展
纤维素酶是继淀粉酶和蛋白酶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工业用酶制剂,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能源、食品、造纸、纺织洗涤、医药、动物饲料以及农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但是昂贵的发酵生产成本是目前制约纤维素酶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废纸作为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资源之一,由于其纤维素含量高、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易获取及产生量大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因此,
北大科研人员鉴定领域长期探寻的磷脂翻转酶
磷脂双层膜是生命的核心特征之一,从细胞层面上界定了“非我“和”自我“、并保护着后者。因此,细胞起源的假说之一就认为:磷脂双层膜包裹、隔绝了少许溶液和溶质,从而产生了第一个细胞。磷脂双层膜的功能核心是具有油、水双亲性的磷脂分子,它们“肩并肩”的排列成为脂层(leaflet),进而两个脂层相对排布构成双层膜(bilayer)。磷脂膜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决定了组
科学家发现线粒体酶可以阻止铁死亡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由脂质过度氧化引起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其主要机制是在二价铁或酯氧合酶的作用下,通过催化细胞膜上高表达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研究发现铁死亡在多种癌症发生发展中均表现活跃,这为研发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提供了思路,但铁死亡的具体调控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近期,德克萨斯大学安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发表了“通过综合筛选策略获得催化性能增强的亮氨酸脱氢酶并用于L-叔亮氨酸的合成”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穆晓清团队在亮氨酸脱氢酶的定向进化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Enhanced catalytic efficiency and coenzyme affinity of leucine dehydrogenase by comprehensive screening strategy for L-tert-leucine synthes
研究揭示沼渣生物炭调控土壤有机碳结构变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烟草栽培与调制创新团队与广东工业大学合作,研究揭示了沼渣生物炭调控农田土壤有机碳结构变化的微生物驱动机制,对土壤碳库增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生物能源(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上。据郑学博副研究员介绍,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
单原子纳米酶理性设计研究获进展
Nature Catalysis发表了题为Matching the kinetics of native enzymes with a single-atom iron nanozyme的研究文章。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以FeN3P为中心的单原子纳米酶(FeN3P-SAzyme),通过磷和氮的精确配位来控制单原子铁活性中心的电子结构,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