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柳叶刀子刊:新冠感染后使用二双胍或可将患新冠后遗症的风险降低40%!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对于新冠后遗症的讨论一直未曾间断。感染 SARS-CoV-2 可导致 COVID-19 后病症,也称为长期 COVID,简称“长新冠”。长新

2023-06-25

Cancer Res:上海交大熊华团队揭示二双胍抗癌新机制

这项研究强调了二甲双胍通过重编程色氨酸代谢作为T细胞抗肿瘤免疫的重要调节剂,提示二甲双胍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潜在免疫治疗策略。

2023-06-05

《癌症研究》:仁济医院团队揭示二双胍抗肠癌新机制!通过干预色氨酸代谢重塑免疫微环境!

仁济医院团队开展的本次研究,揭示了二甲双胍调节肠癌细胞色氨酸代谢的全新机制,进一步解释了二甲双胍重塑肠癌免疫微环境,特别是增强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至于如何更好地从色氨酸代谢入手调节抗肿瘤免疫

2023-06-14

J Immunol:新型免疫疗法或有望靶向作用诸如型流感病毒等人类呼吸道病毒引发的感染

来自中佛罗里达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针对人类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新型更为精确的疗法。

2023-05-30

J Infect Dis:吸入低浓度的乙醇蒸汽有望治疗型流感病毒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吸入低浓度的乙醇蒸汽可以使小鼠体内的甲型流感病毒失效,而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他们认为这也可能治疗类似的病毒,如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

2023-05-15

Cell子刊:二双胍为何能减肥?肾脏是关键

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通过上调肾脏中GDF15的合成,来增加高脂饮食的雄性大鼠的血液中GDF15水平。重要的是,肾脏特异性的GDF15表达下调,以及大脑极后区(Area Postrema,AP)特异性的

2023-04-19

东曜药业差异化CDMO战略初见成效,现金实现首次转正

想要在“大浪淘沙”的时代下急流勇进,差异化创新和战略布局是关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曜药业将加速更多新型药物的开发和生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惠及更多病患。

2023-03-21

中国科学院研究者们揭示了AMPK信号促进二双胍临床应用机制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大多数死亡归因于远处转移。在肺癌的某个阶段,癌细胞会渗入血管,并转移到身体的多个部位。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转移到不同的肺叶。

2023-03-29

李佳团队等揭示二双胍激活AMPK介导的表观调控抑制肺癌转移新机制

该研究通过揭示AMPK抑制肺癌转移在表观遗传领域的新底物和新机制,有助于拓宽AMPK的蛋白调控网络,促进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并发现PHF2-S655磷酸化可作为潜在的临床肺癌预后标志物,为肺癌转移恶化

2023-03-22

首个预防新冠后遗症药物出现:二双胍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新冠患者,不仅可以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还可以降低康复后出现长期新冠的风险。然而,伊维菌素或氟伏沙明治疗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益处。

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