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 Cancer | 上海交通大学齐峰等团队合作通过基于共生微生物组的多组学分子分型预测乳腺癌的分子特征和治疗反应

每年全球约有3.3亿台手术正在进行中,随着手术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等待名单的延长,AI在优化外科手术流程和提高手术效果方面的潜力正逐步显现。

2024-05-16

科研人员揭示海绵共生微生物群系对海洋酸化与升温响应的分子机制

海绵共生微生物群系对海绵全功能体在不断变化的海洋环境中的生存与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海绵驱动海洋元素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2024-04-22

NEJM:发表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早诊早治的生物标志物

这是我国首次针对中老年人开展的大样本、长周期、重复脑脊液测量和脑影像学检查的AD诊断前标志物纵向队列研究,并在随访过程中对参与者的认知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2024-04-22

Cell Reports Medicine | 叶海峰团队开发超声控制的细胞“生物炸弹”,​精准攻击肿瘤

初步研究显示,这种基于超声波控制的定制细胞疗法在动物模型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04-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者们创造"合成生物学创造奇迹:细菌囊泡携带BMP-2,精准修复骨质疏松症,重塑骨骼健康

BMP-2是一种众所周知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骨再生、增加骨强度和密度的能力,是一种可以促进骨再生的生长因子。

2024-05-15

Cell:科学家成功绘制出癌症转移过程中详细的微生物群落目录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揭示了转移性肿瘤微生物组的泛癌症治疗,这或有助于推进新型癌症疗法的开发。

2024-04-30

Nature子刊:呈源生物陈曦等开发高通量、个性化TCR发现技术,增强实体瘤细胞治疗潜力

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筛选了来自多个癌症患者的数千个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来源的TCR,并鉴定了数十个具有强大肿瘤反应性的CD4+和CD8+ T细胞来源的TCR,包括识别患者特异性新抗原的TCR。

2024-04-25

STTT | 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团队发现在SARS-CoV-2感染期间气道上皮损伤和持续气道炎症中的新致病机制

该研究旨在探讨SARS-CoV-2 E蛋白对气道上皮完整性和炎症反应的病理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2024-03-28

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热泳生物传感新方法

该研究发展了基于凝集素糖类分子识别的EV聚糖热泳分析新方法(EVLET)。

2024-04-17

PNAS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社交能力

随着微生物群-肠-脑轴研究的深入,未来某一天,我们能用一包特制的“肠道益生菌”,轻松调节情绪,告别社交恐惧,迈向自信人生~

202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