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手握24项专利,名校专家联手创办,合成生物学初创开发新型智能生物制剂

近日, Pearl Bio 走出隐匿模式,现已完成 A 轮融资。其领导团队是合成生物学、基因组重新编码和核糖体工程领域的世界领先学者

2023-07-17

Nature子刊:南京师范大学黄和/孙小曼团队开发机器学习指导的合成生物学工程菌株优化策略

该研究为构建高性能细胞工厂提供了一种新策略,该策略无需复杂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可适用于多种微生物中。

2024-06-13

Science + Cell子刊:大脑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之间的同步,可预防衰老,维持肌肉和皮肤正常生理功能

这两项研究揭示了共同的生物钟机制,强调了中枢生物钟与外周生物钟的协同作用对维持肌肉和皮肤的正常功能具有关键作用。

2024-05-13

ANN ONCOL:人工智能在免疫肿瘤中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发现:系统评价

该综述评估了 90 项已确定的研究,涉及癌症的四种主要数据模式,描述了数据集、方法、生物标记物和结果。

2024-01-24

Mol Cell:揭示FOXA1通过形成生物分子凝聚体行使先锋功能的分子机制

该研究发现FOXA1在细胞内能够形成生物分子凝聚体,并破坏紧密异染色质结构;它的N端和C端IDRs是决定FOXA1形成凝聚体和打开紧密染色质能力的关键因素。

2024-03-06

Science+Cell子刊揭示中枢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之间的协调可维持皮肤和肌肉发挥正常功能并阻止它们衰老

在这两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描述了中枢生物钟与肌肉和皮肤中的外周生物钟之间的精准同步,以及两者如何确保组织的正确功能以及防止与衰老相关的退化过程。

2024-05-22

新型非编码RNA:LncRNA剪接变异体的不同调控功能生物学作用

人类基因组由大约22,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组成,这些基因能够通过选择性剪接(AS)产生不止一个转录本。

2023-05-22

Nature:利用反向代谢组发现诊断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微生物组研究的重点开始从微生物本身转向它们产生的分子。毕竟,正是这些分子直接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然而,要确定一个人的微生物组正在制造哪些分子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典型的代谢组学

2023-12-25

James Collins团队开发用于生物学研究的超高速人工智能系统,已开源代码

过去几十年,生物数据集的规模与复杂性大幅增长,利用机器学习为潜在生物过程构建信息与预测模型能够加速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应用的进展。

2023-07-17